近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部分行業專家結合《報告》分析行業發展,進行了專業分析和解讀。
國網山西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 鄧嬌嬌
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化學儲能產業保持穩步增長。然而,在政策與市場環境的雙重驅動下,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廠商競爭格局正加速重塑:一方面,各技術路線蓬勃發展,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另一方面,部分技術落后或經濟效益不佳的電站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一、中國新能源領域政策調整
2025年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明確要求“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
政策調整與新能源電價全面市場化同步推進,旨在通過市場機制而非行政手段調節儲能需求,推動中國儲能商業化加速,同時開始由政策推動、被動式發展向市場化、主動式發展疊加政策推動的雙軌甚至多軌并行的方式發展。政策鼓勵長時儲能和構網型技術發展,推動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政策調整減少補貼,促使低效企業出局,有利于頭部企業加強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采取現貨市場、輔助服務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中國電化學儲能產業進入市場化重構階段。
二、電化學儲能電站各類型技術路線
(一)鋰離子電池技術
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依舊是重點研究方向,占據已投運電化學儲能技術應用主導地位,相關研究主要聚焦提升儲能能量密度、加強安全可靠性,實現更優的性價比方面。除原材料自身價格變化外,降低成本主要聚焦優化生產工藝和系統結構、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綜合應用一種或多種新技術。
(二)鈉離子電池技術
鈉離子電池研究近兩年取得重大進展,一是材料技術方面有針對性地改進了制備工藝和材料組成,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大幅提升;二是商業化生產工藝獲得突破,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商業化加速,主要龍頭企業實現吉瓦時級量產。
(三)液流電池技術
釩基液流電池、鐵基液流電池研究取得進展,錳基液流電池和鋅基液流電池也開始受到關注。
(四)鉛酸/鉛炭電池技術
鉛酸電池正通過復合材料和智能算法突破能量密度與壽命瓶頸,而鉛碳電池憑借快充和低溫性能成為電化學儲能新選擇。
(五)其他電池技術
一是固態電池方向,商業化生產技術是研究重點,電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和安全性取得技術突破。
二是鋰硫電池方向,當前鋰硫電池技術正從實驗室向中間試驗階段過渡,全固態路線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優勢成為下一代儲能的重要候選項。
三、電化學儲能規模以集中式、大型化為主
從投產規模分析,新增電站主要是百兆瓦級以上大型電站,110千伏及以下分布式儲能配置較少。鄉村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陣地,2024年山西省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零碳鄉村試點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晉能源新能源發〔2024〕340號),支持縣域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就近并網消納,需積極推動新型儲能在零碳鄉村試點布局,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載力。當前鄉村地區新型儲能發展仍面臨成本高、收益模式不清晰、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分布式獨立儲能暫不具備入市條件,制約了分布式儲能投資積極性。
建議在政策、市場機制、技術、環境等方面,加大對配網側獨立儲能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社會投資積極性。一是優化新型儲能并網投資模式。出臺補貼與稅收優惠,提供投資補貼、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通過采取減免用地費用、優化電網建設接網工程、補貼運營費用等方式,降低初始投資成本。二是推動儲能參與市場化交易。建議積極推動分布式儲能入市,參照獨立共享儲能參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模式,在同等情況下優先調用分布式儲能,提升儲能項目合理收益水平。三是加快建立容量價格補償機制。隨著新能源高速發展,亟需建立基于市場競爭和供求關系的儲能容量價格機制,以反映儲能對電力系統的價值貢獻,提升儲能的盈利能力。四是持續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研發支持力度,加大對儲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儲能標準化建設,推動示范項目落地,充分發揮示范項目帶動效應,增強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