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110千伏象山站傳輸新網B設備成功接入網管系統,廣東電網保底通信網建設(二期)工程惠州域組網項目進入收官階段。南網廣東惠州供電局不僅在南網范圍內率先建成35千伏及以上站點全覆蓋的保底通信網絡,更以全網規模最大的跨品牌設備混合組網實踐,為廣東電網打造“自主可控、永不中斷”通信網貢獻惠州力量。
先行先試
筑起自主可控“護城河”
保底通信網絡是保障電力核心業務可靠運行、防控安全風險的底線。惠州二期工程輻射一期未達站點,投產后形成全自主可控的完整保底通信網。
面對全球芯片供應“卡脖子”風險,惠州供電局科學規劃,在一期基礎上高效推進建設:新建5套一期設備、擴建51套設備板卡、部署142套二期設備,通過三級攻堅率先實現全覆蓋,達成從核心芯片到管理系統100%國產化。搭建的傳輸網絡“雙平面ASON化”架構,為抵御電網運行風險筑牢通信基礎。
“象山站業務割接完成,我心里這塊石頭總算落地了。”通信設備檢修二班班長練剛擦了擦額角的汗,語氣輕快,“要在確保電網業務‘零感知’的前提下,完成近兩百個站點的板卡擴建、設備安裝及聯調上線,難度不小。我們多次勘查,精心組織每一環,就是要確保工程‘零差錯’‘零閃失’!”
破局而立
打造混網融合“樣板間”
長期以來,不同品牌通信設備間存在協議差異、管理接口不統一、互通性差等難題,制約網絡靈活性、可靠性與運維效率。尤其在對安全性和業務連續性要求極高的電力通信中,實現多品牌設備融合組網,挑戰巨大。
“光路通了!”現場技術人員剛在屏柜臺前舒展眉頭,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業務端口出現大量誤碼!”在跨品牌設備業務割接的工作現場,技術人員焦急地與通信調度人員進行溝通。經過多輪排查終于找到癥結:華為設備與中興設備的時隙算法存在差異,跨設備傳輸數據時出現時隙錯位。
彼時,行業內尚無成熟經驗可借鑒。“不能讓算法差異卡了脖子!”主網通信技術專責兼調控中心第三黨支部書記李樹青一拍桌子,當即牽頭聯合廠商技術人員成立專項攻關組。大家圍著設備反復測試不同參數組合,經過近一周攻堅,成功建立算法轉換機制,當屏幕上的誤碼率歸零時,現場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歡呼。
為持續降低跨品牌設備兼容問題對業務的影響,惠州供電局乘勝追擊,組織隊伍潛心研究各品牌設備技術手冊,逐一測試設備通信接口,制定精細化互通策略,創新攻克跨品牌設備組網在協議互通、業務協同、智能運維等方面的重大技術難關。最終建成全網規模最大的多品牌設備混合組網保底通信網絡,為行業破解跨品牌組網困局提供“惠州經驗”。
黨建引領
鍛造攻堅克難“先鋒隊”
保底通信網二期惠州工程建設規模宏大,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技術協調難度大等挑戰,惠州供電局充組織黨員骨干帶頭編制設備驗收手冊,嚴控設備入網質量。
針對混合組網涉及的多家設備廠商協調難題,惠州供電局還充分利用支部聯建,組織“保底網建設黨建聯建協調會”。會上,大家打破廠商間的技術壁壘,坦誠交流、共享技術思路;會后,黨員骨干帶頭跟進問題,確保事事有回音。
隨著傳輸新網B完成全域覆蓋,惠州電網正式進入“雙腦護航”時代。如今,一張覆蓋全域、堅不可摧的保底通信網與現有網絡協同發力,為電網通信裝上了“雙保險”,穩穩筑牢了電網“永不中斷、自主可控”的通信根基。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