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維系世界安全、繁榮與健康的戰略平臺
世界能源理事會總干事兼首席執行官 安吉拉·威爾金森
當前,全球能源領導格局正在遭受沖擊。其中,三大結構性轉變尤為突出:其一,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國博弈正使“凈零”競賽超越單純的氣候議題,演變為一場關于能源主導權、技術和經濟的全面競爭;其二,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驅動的電力需求激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造出遠超預期的電力缺口,且仍在持續擴大;其三,預測顯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電力消耗將超過德國全國的用電規模。
當今時代,氣候變化正沖擊著全球能源、糧食與水資源的平穩供應。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全球能源可負擔性壓力正在飆升,能源公平性改善陷入停滯階段。與此同時,世界正分化出兩條能源發展路徑——一些國家為發展清潔能源創造條件;另一些國家則愈發依賴碳基能源。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博弈已超越傳統的油氣競爭,擴展到技術、數據和供應鏈領域。能源也不再是孤立的產業,而是維系全球安全、繁榮與健康的戰略平臺。面對這一復雜格局,能源發展的核心議題已然轉變:我們如何才能超越空談,真正構建一個務實、包容的多極能源治理新體系,以應對共同的氣候挑戰?
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盡管目前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巨大,但其效益仍尚未普惠——2024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接近2萬億美元,卻僅有不到2%流向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的是真正“以人為本”的能源轉型,即在系統設計、技術路徑和全球合作中注入靈活性,確保清潔能源投資精準惠及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正站在能源發展的關鍵轉折點,過去賴以成功的框架與思維已無法應對未來的系統復雜性。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主動告別以供應為中心的舊范式,超越僅用于總結過去的“后視鏡”視角。未來的挑戰需要一種更深刻的智慧——它不僅是技術上的“聰明”,更是戰略上的“明智”。這體現在我們必須建立靈活、多元的共同治理體系,以前瞻性視角將能源安全、可負擔性與環境可持續性真正協同起來。
世界能源理事會高度重視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目前,中國在建光伏與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74%,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這一優勢為中國帶來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機遇——將再利用、零廢棄、閉環價值鏈嵌入能源轉型的核心。誠摯邀請中國以其卓越的經驗和能力,與我們攜手制定關于能源與循環發展的全球包容性議程,推動全球氣候走向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