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國網新源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內,一臺橋式起重機正吊裝19噸的轉子部件。在吊裝過程中,一束黃光從橋機上射下,在吊裝物下形成一個方形投影,上面顯示著“禁止入內 請勿靠近”的警示語,隨著吊裝物同步移動,實時提醒施工人員注意工作位置和范圍。
國網新源浙江縉云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安監部主任靳永衛介紹說:“這是我們最新設計的吊裝警戒射燈,可以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實時提醒施工人員吊裝作業的位置和范圍。抽水蓄能電站的機電安裝涉及大量吊裝作業,且存在較多交叉作業,傳統的聲音警報方式只能初步提醒,而吊裝警戒射燈則更有效地保障吊裝作業的安全。”
縉云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安裝了6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是浙西南最大的在建抽水蓄能電站。目前,縉云電站正處于機電安裝的關鍵時期,土建施工同時進行,涉及三級及以上風險作業57項,作業人員超過2000人,高風險作業數量眾多,作業風險種類多,交叉作業風險較高。為確保施工安全,縉云電站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強化精細化管控、創新管理方法、推進機械化施工等。
在距離地下廠房近3千米的基建智慧管控中心,廠房橋機吊裝全過程清晰地顯示在大屏幕上?,F場管理人員通過基建數字化管控系統遠程監控電站近80個工作面的施工進度、安全和質量。
縉云電站自行研發的基建數字化管控系統具備習慣性違章智能監控功能,能夠自動識別違章行為并發出告警,實時形成違章報告。該系統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確度。
自工程開工以來,縉云電站一直在加強科技治安方面的努力,除了研發數字化管控系統外,還引入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應用機械扒渣臂等設備,提高機械化施工水平。
走進縉云電站上斜井施工現場,兩條照明燈帶沿著洞壁延伸,卷揚機等施工機械被安全防護欄桿圍住。隧道內操作規程、安全風險等指示標識依次布置。
這是縉云電站的上斜井無違章示范區。為了適應上斜井作業面的施工特點,縉云電站制作了“一圖”(風險流程圖)、“一表”(安全監督要點表)、“一示例”(安全標準化示范),并采取了高標準的各類安全設施布置,建立了“遠程監控+現場檢查”協同工作機制,打造標準化的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區。通過示范區的建設,縉云電站提升了整個電站的安全標準化建設水平。
目前,縉云電站已建成10多個無違章示范區。為鞏固示范區建設,縉云電站開展了網格化管控,將各個作業面劃分為網格單元,搭建安全責任區,明確相應區域人員的職責,實現了施工人員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轉變。
縉云電站還在施工人員的精準管控上下功夫,通過加強末端管理,進一步保障電站的施工安全。
今年3月,縉云電站上線了一套“菜單式”安全教育培訓模型,從優化資源、完善制度、壓實責任三個維度和籌建、基建、生產三個階段出發,根據作業人員的能力特點和接受偏好,設計出具有實操性和可復制性的安全教育培訓“套餐”。
靳永衛介紹說:“在基建期,由于作業面多、作業人員多,我們可以選擇互動式安全培訓、安全體驗館建設等‘推薦菜’,并在‘必點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這有助于更好地適應施工的實際情況。”
目前,縉云電站上水庫已進入蓄水階段,首臺機組的安裝工作有序進行,工程已連續安全生產超過2000天??N云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將繼續加強風險隱患管控,深化安全源頭治理,推進安全管理的精細化,確保電站安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