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運圣火點燃蓉城之夜,無人機編隊在天府之檐上空拼出“Hello World”的璀璨問候。當全球目光聚焦成都,一場綠色能源與競技體育的跨界對話,正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中悄然進行。作為扎根四川的清潔能源先鋒,華能四川公司以“無形之手”為盛會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將電力央企的責任擔當融入世運會的每一次心跳瞬間。
設備筑基:為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世運會的熱烈氛圍與成都八月的高溫紅色預警交織。面對“迎峰度夏”與賽事保供的雙重壓力,華能四川公司提前布下堅實防線。
針對多數電站設備設施服役年限較長的現狀,該公司錨定“零非停”目標,制定整治計劃,2025年初,檢修戰場全面鋪開,39臺機組、45臺主變、35條送出線路檢修高質量完成,18項生產技改項目落地,設備可靠性全面提升。
技術人才是穩定運行的根基。該公司創新培訓模式,以賽促訓,組織運行調考摸底實力,舉辦電氣一次設備檢修、水電檢修等7項生產技能競賽,創歷年頻次之最,持續鍛造技術尖兵,夯實生產經營基礎。
關鍵時刻,全力以赴。該公司于世運會賽前召開會議專項部署,高負荷時段紅外測溫、輸電線路及風洞滲水風險排查等工作全面展開,針對成都周邊作為重要支撐電源點的電站進行重點部署。
距成都市區僅97公里的華能太平驛水電站,積極采取多重措施確保安全穩定運行與電力可靠供應。世運會前夕,電站開展了一次全面停機檢修消缺,以保障賽事期間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深化“安全隱患隨手拍”活動,廣泛動員職工參與排查治理,累計發現并消除各類隱患21項。大幅提升現場專業巡檢頻次,由每周1次加密至每日1次,常態化運用紅外測溫裝置,每日覆蓋上百臺設備,實時掌控運行狀態,確保設備缺陷及時消除。電站大壩維持高水位運行,通過提高機組運行水頭和工作效率、降低耗水率,確保在關鍵時期能發出更多電量,全力滿足電力需求。
當前,華能四川公司超1200公里骨干輸電線路、60臺在運水電機組全面進入保供狀態。設備低鳴如城市穩健的脈搏,為賽場內外輸送著不間斷的清潔能量。
智慧調度:與科技世運同頻共振
當運動員在世運村體驗“耀動魔方”智能設備的科技魅力,華能四川公司的智慧能源系統正無聲編織著高效的能源網絡。
華能寶興河梯級水電站充分運用復雜地質與氣候條件下流域水庫一體化調度運行研究成果,應用水電站聯合調度自動發電控制技術,實現水庫調度和電站負荷調度的有機結合,以智慧調度管理用好每一滴水、發好每一度電。7月中旬以來,面對長時間極端高溫天氣,流域七座水電站“火力全開”,連續最大出力頂峰運行,向成都負荷中心輸送清潔電能超4億千瓦時,為區域電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對復雜氣象條件,該公司超前謀劃水庫蓄能策略。通過科學攔蓄、優化消落節奏,兩大“龍頭水庫”——水牛家水庫、磽磧水庫蓄能工作成效顯著。
華能水牛家水庫在入庫流量較去年偏枯約兩成的不利情況下,通過減少龍頭水庫電站出力、優化發電策略等方式,在6月底前將水庫水位提前蓄至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蓄能比較近5年平均值高出約15%。華能磽磧水庫通過科學預測來水情況,動態優化調整蓄水計劃,6月25日提前完成保供蓄水任務,7月10日蓄水達到最高值,同比多蓄水近12米,增加保供電量約1億千瓦時,為迎峰度夏關鍵期和成都世運會重大保電任務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能源脈搏:為賽事注入綠色動能
華能四川公司以水電為基,構建起立體清潔能源矩陣,全力支撐成都兌現首屆“碳中和”世運會的綠色承諾。
面對水電站位于地質復雜山區、入汛后防洪防災壓力與賽事保供責任的疊加挑戰,該公司迎難而上:依托自行研發的多流域水情信息系統,實時監測各電站區域降雨及未來趨勢,動態優化防洪策略。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密切監控水情雨情,并對大壩、廠房、泄洪閘門等關鍵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同時強化應急救援體系與專業隊伍建設,高頻次組織防汛防災演練。成功應對入汛以來9次洪水考驗,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堅實履行電力保供核心責任。
今年初,四川省“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我國引水隧洞直徑最大的引水式電站華能硬梁包水電站實現重大突破:首批3臺機組僅用15天高效完成啟機、并網、72小時試運行并正式投產,且投產至今保持安全運行“無非停”紀錄,累計發電量已超20億千瓦時。
系列舉措成效顯著:7月12日,該公司單日發電量首次突破7000萬千瓦時大關,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5日,累計發電量同比大幅增長24.82%。這不僅有效緩解了負荷中心的用電壓力,更為全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提供了有力支撐,以穩定可靠的清潔電力兌現了對世運會的能源保障承諾。
當世運健兒在賽場突破極限,華能四川公司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卓越”。深耕四川三十余載,該公司從單一水電企業蛻變為水、光、氣、氫并舉的綜合清潔能源企業。從攀西高原的熠熠光伏到分布式屋頂的星星之火,從滔滔江河的水電奔騰到綠氫制備的嶄新突破,華能四川公司將綠色發展的火炬穩穩傳遞,讓澎湃的清潔電流,永遠與人類追求卓越的脈搏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