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虛擬電廠調度指令,我們現在開始進行算力轉移。”7月4日14時14分,位于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的中國電信臨港智算中心迅速響應,僅3分鐘便將運行中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務切換至湖北十堰丹江口武當云谷數據中心,臨港智算中心機房用電負荷隨之下降。本次測試標志著浦東供電公司實現了電算協同的跨域調度,為大型智算中心構建虛擬電廠電算協同響應場景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快速發展,晝夜高速運轉的數據中心成為導致用電量攀升的重要因素。臨港智算中心通常配備柴油發電機、不間斷電源和蓄冷設備等多種可調節資源,此前已作為虛擬電廠運營商多次參與虛擬電廠響應。考慮到數據中心內大量可時空調節的“柔性算力”,今年5月,浦東供電公司臨港能源服務中心聯合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等方面組成了一支聯合測試團隊,依托虛擬電廠建設驗證電力負荷的跨區域調度能力,實現了同一推理任務的電力與算力資源的超遠距離快速響應。
“本次測試成功打通了算力跨省調度參與虛擬電廠響應的技術鏈路。”浦東供電公司臨港能源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袁一鳴介紹,“未來,可以通過將計算任務從電力負荷高峰區轉移至低谷區,助力電網削峰填谷,也可將計算任務優先轉移至風光資源富集區,促進綠電就近消納,助力構建更加清潔低碳的新型電力系統。”
本次響應通過聯動虛擬電廠平臺與算力調度平臺,成功將臨港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可容忍時延的推理業務流量轉向武當云谷數據中心承接,實現臨港智算中心單機負荷下降75%。經測算,當全量算力資源投入虛擬電廠響應,可降低1萬兆瓦負荷,相當于為臨港新片區新增1座小型調峰電站。
據悉,浦東供電公司將持續發揮浦東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優勢,加速臨港虛擬電廠生態建設,持續深化電算協同應用,推進綠色電力與綠色算力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