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建成15個左右省級零碳園區。
《建設方案》明確,大力實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強化園區與周邊光伏、光熱、風電、生物質能等發電資源匹配對接,積極有序推進園區及周邊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以就地、就近消納為原則,大力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持續推進園區綠電按照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納、綠電交易、分布式自發自用和虛擬電廠等模式規模化發展。
《建設方案》指出,持續提高綠色能源利用水平。支持園區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空間,因地制宜發展核能供熱、光熱、地熱等熱能資源,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協同互補、梯級綜合利用的供熱體系。加快中長期蓄冷、蓄熱設施的部署。積極發展氫能,推進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模式,探索綠氫、綠氨等未來能源應用方式,推進“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開發利用,建立“電、熱、冷、汽、氫”多能互補的能源供應系統,持續推進園區用能低碳化。
《建設方案》要求,積極構建綠電輸配網絡。發展新能源就地消納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應用先進電網技術,科學配置儲能等調節性資源,持續優化配電網網架結構,建設高比例消納綠電的新型增量配網、智能微網,提升園區配電網的負荷承載力和運行靈活性。加強新能源和園區電力輸配網絡銜接,推動網源協調發展。推進園區試點建設構網型、孤網運行、自備性質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