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麗江印發《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
其中提到,要求麗江供電局負責做好所管轄區域輸配電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對重冰區設備進行防冰融冰抗冰加固,合理調整電網荷載和運行方式,做好應急物資、裝備配置及維保,加強預警監測,組織開展融冰、除冰及搶修復電工作,全力保障好電網的安全運行。
還要求市能源局負責監督指導供電企業做好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工作。指導電力企業強化安全隱患排查,落實重要電廠、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設施設備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責任措施;監督指導電力企業實施電力運行應急方案,監管電網調度,協調解決電力運行中的有關問題,科學組織冰情監測與融冰除冰、強化應急措施,迅速搶修復電,保障電力運行安全和電力企業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滿足群眾用電需求;負責協調處理區域內油氣長輸管道保護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單位和業主履行天然氣長輸管道保護義務,依法查處危害管道安全違法行為,保障天然氣長輸管道安全穩定運行。
預案還明確根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范圍、危害程度、災害損失等情況,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由高到低分為一、二、三、四級。
當出現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20%以上(或30%以上用戶停電),縣域電網減供負荷80%及以上或減供用戶數比例80%及以上時,可啟動一級響應;當出現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7%以上20%以下,縣域電網減供負荷60%以上80%以下或減供用戶數比例70%以上80%以下時,可啟動二級響應;當出現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5%以上17%以下,縣域電網減供負荷40%以上60%以下或減供用戶數比例50%以上70%以下時,可啟動三級響應;當出現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2%以上15%以下時,可啟動四級響應。
原文如下:
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關于印發《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縣(區)防災減災救災議事協調機構,市防減救委員會各成員單位:
《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已經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執行。
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
2025年8月6日
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1.2適用范圍
1.3編制依據
1.4工作原則
2組織體系
2.1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
2.2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
2.3成員單位任務分工
3監測預警
3.1監測預報
3.2預警發布
3.3預警行動
4應急響應
4.1一級應急響應
4.2二級應急響應
4.3三級應急響應
4.4四級應急響應
4.5啟動程序
4.6響應措施
4.7信息報送和發布
4.8響應調整及終止
4.9善后工作
5應急保障
5.1隊伍保障和社會動員
5.2通信保障
5.3物資裝備保障
5.4資金保障
5.5科技保障
5.6宣傳和培訓
6附則
6.1名詞術語定義
6.2氣象災害預警標準
6.3責任與獎懲
6.4預案管理
6.5預案實施時間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本預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要論述和關于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合理調配各類應急資源,提升災害防范應對能力,有力、有序、有效處置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市級層面開展的防范應對工作。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是指由寒潮和低溫、雨雪、冰凍等天氣引發大范圍積雪、結冰、積冰現象,對多領域重要基礎設施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大范圍交通中斷、停電、停水、停氣、通信中斷等嚴重影響居民生產生活和農業生產及旅客、游客滯留的復合型自然災害。
1.3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麗江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麗江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麗江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麗江市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麗江市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編制。
1.4工作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突出保安全、保暢通、保供電、保民生、保穩定,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全過程管理;堅持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級分部門負責、區域協同聯動;堅持屬地為主、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實行公眾參與、專群結合、軍地協同。
2組織體系
2.1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
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以下簡稱麗江市防減救委員會)負責統籌指導、協調和監督全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市黨委、政府工作要求,研究審議麗江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的重大政策、重大計劃、重要制度以及防御方案并推動實施,統籌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預警和處置信息共享,指導、協調和監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和救災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麗江市防減救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有關工作。
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啟動本行業系統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相應機制,充分發揮已有跨部門協調機制作用,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做好全市煤電油氣運保障、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春運保障和大面積停電、停水、停氣、旅客游客滯留事件應對等工作。
2.2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
麗江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麗江市防減救災辦)設在麗江市應急管理局。負責與有關部門、縣(區)的溝通聯絡、政策協調、信息通報等,組織開展會商研判、風險評估、搶險救援、力量動員、救災救助等工作。主要包括:
(1)組織開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風險形勢會商研判,統籌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監測預警和處置信息共享;
(2)及時掌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情況和防范應對工作進展,協調解決災害防范應對處置的重大問題,推動有關成員單位加強與受災地區的工作溝通;
(3)建立信息報送和通報機制,做好信息匯總、上報及通報、發布等工作;
(4)統籌協調開展重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和救災等工作;
(5)承辦麗江市防減救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2.3成員單位任務分工
市委宣傳部負責統籌把握全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宣傳導向,協調指導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
市委網信辦負責指導、協調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關網絡輿情監測、管控及引導。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統籌協調能源供應保障,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
市教育體育局負責指導各類城鄉學校教師學生群體、體育競賽機構、戶外運動機構、校外培訓機構防災減災和校舍、體育場館安全管理,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知識進課堂、進場館。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督促指導全市工業企業密切關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情況,敦促企業加強物資儲備,完善應急預案,全面落實災害防范應對措施,指導好企業的應對工作。
市民族宗教局負責督促指導全市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活動組織單位密切關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情況,做好應急準備,采取有力措施,主動強化災害防范應對。
市信息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做好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通信保障工作,指導、督促基礎電信企業加強通信網絡設施安全防護,強化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力量調度,加強物資裝備配備,做好災害防范應對,保障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公眾通信網絡穩定運行。
市公安局負責指導全市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協助疏散、撤離或轉移安置遇險被困、滯留人員;維護交通秩序,配合交通運輸、公路管理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實時監測道路通行情況,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路面巡查和節點路段管控,視情況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市民政局負責指導各類城鄉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等民政服務機構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指導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對經應急救助后仍然存在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
市財政局負責根據受災情況,按照資金管理規定,做好救災資金保障工作并按程序及時下撥。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監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可能引發的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技術支撐。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危舊房屋、大跨度建構筑物、在建房屋、市政工程等防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工作,指導和督促開展城市道路除雪除冰,及時搶修受損市政設施,保障城市供水、供氣等設施正常運行。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維護公路、水路運輸秩序,加強行業運行監測、調度指揮和應急處置指導工作。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轄區高速公路、縣鄉干線路網運行監測和協調。做好除冰除雪、搶險救災和保通保暢工作。指導交通建設施工、運輸等行業企業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準備。發揮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機制作用,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運行管理調度指揮、物資儲備、運輸投送、維護搶修體系建設,著力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水平,保障交通物流“大動脈”和“微循環”暢通,保障重點物資和民生物資安全運輸。組織、協調運力運輸受災群眾、應急搶險救援救災人員和物資、裝備。
市水務局負責指導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農村農業生產灌溉用水保障和水利工程設施的安全保障和搶修工作。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及時收集、整理和匯總農業災情,指導做好農業、畜牧業、漁業防寒防凍、災后田管及恢復生產等工作;指導督促企業和農戶開展種植大棚、養殖棚舍等隱患排查和應急處置;抓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幫助災區做好農產品調度供應等工作。
市商務局負責加強對城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監測,協調保障城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協調指導好麗江城鄉成品油市場穩定、足量、有序的保供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督促指導各旅行社、文藝演出場所、文博等單位做好防災避災和安全生產工作,視情況配合景區主管部門組織開展景區關停,配合旅游客運企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停運,配合做好游客疏散安置。
景區管理委(局)負責做好景區范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根據監測預警,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響應聯動,落實限流、關停、疏散等防范措施,全力做好除冰融雪,確保景區運營安全、人員安全。
市衛生健康委負責指導受災地區緊急醫療救護工作,根據需要,及時調派醫療衛生應急專家和隊伍趕赴災區支援,指導受災醫療衛生機構盡快恢復醫療衛生服務;負責組織做好災區疾病預防控制和災后衛生防疫工作,預防、控制有可能出現的傳染病的發生、蔓延和流行。
市應急局承擔市防減救災辦的具體工作,負責指導協調重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搶險救援,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重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調查評估;組織災情統計核查、受災群眾安置及救助,依法統一發布災情信息。指導做好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的有效應對、安全管理和監督。
市國資委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市屬國資企業做好本行業領域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積極參加搶險救援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市場秩序監督管理工作,維護生活必需品等商品市場秩序穩定,指導防范和打擊哄抬價格、囤積居奇、伺機漲價、擾亂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麗江金融監管分局負責指導開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關保險工作,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做好災區自然災害投保戶的保險理賠和兌付服務工作。
市氣象局負責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監測和預測預報預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御指南。對重要天氣形勢和災害性天氣做出滾動預報,并向市防減救委員會及有關成員單位提供氣象信息精準服務。
市糧食和儲備局負責應急搶險救災物資的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根據市防減救災辦(麗江市應急管理局)的動用指令按程序組織調運。
市能源局負責監督指導供電企業做好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工作。指導電力企業強化安全隱患排查,落實重要電廠、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設施設備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責任措施;監督指導電力企業實施電力運行應急方案,監管電網調度,協調解決電力運行中的有關問題,科學組織冰情監測與融冰除冰、強化應急措施,迅速搶修復電,保障電力運行安全和電力企業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滿足群眾用電需求;負責協調處理區域內油氣長輸管道保護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單位和業主履行天然氣長輸管道保護義務,依法查處危害管道安全違法行為,保障天然氣長輸管道安全穩定運行。
市林草局負責核查、評估林業和林下產業因災損失情況,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和災后恢復工作,配合有關單位做好涉及電力、交通、通信系統阻礙線路通道安全的隱患林木清理工作。
麗江公路局負責管轄國、省干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做足應急物資儲備,加強隊伍和施工搶險機械前置,強化日常巡查,做好融雪、除冰、防滑措施落實。
麗江供電局負責做好所管轄區域輸配電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對重冰區設備進行防冰融冰抗冰加固,合理調整電網荷載和運行方式,做好應急物資、裝備配置及維保,加強預警監測,組織開展融冰、除冰及搶修復電工作,全力保障好電網的安全運行。
民航麗江監管局負責指導民航企事業單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安全運行和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協調完成重大航空運輸、通用航空任務,指導好民航企業做好大面積航班延誤、取消、旅客滯留以及旅客疏導工作。
市消防救援局負責組織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被困人員營救、滯留旅客游客疏散等搶險救援工作。視情況對接省內森林消防救援力量參與搶險救援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市森林消防支隊:負責組織指揮森林消防救援力量開展搶險救援工作。視情況對接省內森林消防救援力量參與搶險救援工作。協助地方政府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參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被困人員營救、滯留旅客游客疏散等搶險救援工作。
麗江火車站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管轄范圍內鐵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組織監測分析鐵路運行情況,做好鐵路設施設備安全運行和超低溫、異常結冰、鐵軌積雪覆蓋和抗凍凌等防范應對工作,做好大面積列車晚點、停運,大量旅客滯留的應急處置和疏散工作。
麗江機場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航空運輸的安全運行和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組織監測分析航空運行情況,做好機場設施設備安全運行和超低溫、異常結冰、跑道積雪覆蓋和抗凍凌等防范應對工作,做好大面積航班延誤、取消,大量旅客滯留的應急處置和疏散工作。根據監測預警,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響應聯動,加強物資儲備,全力做好除冰融雪,確保航空運輸安全。
其他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實際情況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有關工作。
3監測預警
3.1監測預報
氣象部門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性天氣要素的監測與預報,按照職能職責建立和完善監測站點,加強低溫雨雪冰凍中短期監測預報,不斷探索力求提高預報精準度,及時向市防減救災辦及有關成員單位通報監測預報結果。
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文化和旅游、工業和信息化、景區管理、能源、民航、鐵路、供電、機場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根據氣象部門的監測預報信息,及時對本行業可能受影響的對象和范圍進行分析研判,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減災措施,并迅速將有關災害預警信息通報到涉災領域、地點和環節,有關處置和成效情況及時報送市防減救災辦。
3.2預警發布
氣象部門根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緊急程度,綜合預評估分析確定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Ⅰ級為最高級別,具體分級標準見附則6.2麗江市氣象災害預警標準。
氣象部門負責發布并解除寒潮、暴雪、霜凍、道路結冰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有關預警信息、防御指南、預警解除通告時可視災種具體情況聯合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務、應急管理、自然資源和規劃等有關部門共同發布;充分利用市、縣(區)應急廣播、電視、互聯網、公眾號、手機短信等多種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市、縣(區)應急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等媒體及電信運營企業,景區、公路、鐵路和機場等運營管理單位,應及時通過城區、景區戶外電子屏、景區廣播系統、公路沿途電子屏、提示屏迅速滾動播發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對有關人員和行駛車輛進行有序疏導和分流,視情況將有關情況及時報送市防減救災辦。
3.3預警行動
(1)市防減救災辦根據氣象等部門預報預警信息,對可能出現的影響情況進行會商研判,及時掌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基本情況、發展趨勢、受害范圍、受害程度,督促有關縣(區)和部門加強災前防范、應急值守、會商研判、靠前指揮、隱患排查、隊伍物資裝備準備等防災減災工作。
(2)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應急管理、工業和信息化、景區管理、能源、鐵路、民航、供電、機場等部門加強監測和管理,針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預警及發展形勢,積極組織做好防御工作。
(3)有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任務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災害預警信息有關要求,因地制宜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減少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
4應急響應
根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范圍、危害程度、災害損失等情況,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由高到低分為一、二、三、四級。
4.1一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經分析研判確有必要的可啟動一級響應:
(1)市內國省干線、景區旅游專線公路大面積中斷24小時以上,致使1萬輛以上車輛長時間滯留在公路;繁忙干線、高速、城際、客專鐵路行車中斷24小時以上,火車站長時間無法正常運行,或民航運輸機場關閉24小時以上、大量航班延誤、取消,致使1萬人以上旅客長時間滯留,產生極為嚴重的社會影響。
(2)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20%以上(或30%以上用戶停電),縣域電網減供負荷80%及以上或減供用戶數比例80%及以上。
(3)兩個以上縣(區)通信業務大面積中斷。
(4)全市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2萬人以上。
(5)市政府認為需要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的其他情況。
4.2二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經分析研判確有必要的可啟動二級響應:
(1)兩個以上縣(區)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一級應急響應。
(2)市內國省干線、景區旅游專線公路大面積中斷18小時以上,致使大量車輛長時間滯留;繁忙干線、高速、城際、客專鐵路行車中斷16小時以上,火車站長時間無法正常運行,或民航運輸機場關閉16小時以上、大量航班延誤、取消,致使大量旅客長時間滯留,產生重大社會影響。
(3)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7%以上20%以下,縣域電網減供負荷60%以上80%以下或減供用戶數比例70%以上80%以下。
(4)一縣(區)通信業務大面積中斷。
(5)一縣(區)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1萬人以上2萬人以下。
(6)正在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麗江市氣象臺發布暴雪Ⅰ級預警或寒潮Ⅰ級預警,綜合會商研判有兩個以上縣(區)大部地區可能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7)市政府認為需要啟動二級應急響應的其他情況。
4.3三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經分析研判確有必要的可啟動三級響應:
(1)兩個以上縣(區)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2)兩個縣(區)國省干線、景區旅游專線公路大面積中斷12小時以上,致使大量車輛長時間滯留;繁忙干線、高速、城際、客專鐵路行車受阻或中斷12小時以上,火車站大量列車班次延誤或取消,民航運輸機場關閉12小時以上、大量航班延誤、取消,致使大量旅客滯留,產生嚴重社會影響。
(3)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5%以上17%以下,縣域電網減供負荷40%以上60%以下或減供用戶數比例50%以上70%以下。
(4)一縣(區)部分鄉鎮通信業務大面積中斷。
(5)一縣(區)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
(6)正在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麗江市氣象臺發布暴雪Ⅱ級預警或寒潮Ⅱ級預警,綜合會商研判有兩個以上縣(區)可能發生較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7)市政府認為需要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的其他情況。
4.4四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經分析研判確有必要的可啟動四級響應:
(1)兩個以上縣(區)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三級應急響應,或四個縣(區)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級應急響應。
(2)一縣(區)國省干線、景區旅游專線公路大面積中斷8小時以上,致使大量車輛滯留;繁忙干線、高速、城際、客專鐵路行車中斷8小時以上,火車站大量列車班次延誤或取消,或民航機場關閉8小時以上、較多航班延誤或取消,致使大量旅客滯留,產生較大社會影響。
(3)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初判發生麗江全市供電負荷減供負荷比例達到12%以上15%以下。
(4)一縣(區)部分通信業務局部中斷。
(5)一縣(區)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6)預測或正在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麗江市氣象臺發布暴雪Ⅲ級預警或寒潮Ⅲ級預警,綜合會商研判有兩個以上縣(區)可能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7)市政府認為需要啟動四級應急響應的其他情況。
4.5啟動程序
根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發展變化,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及時進行會商研判和分析評估,并確定啟動應急響應標準,按照啟動條件向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提出應急響應建議,經批準后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同時,向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省應急廳)報告。
一級應急響應由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長)決定啟動,必要時,市政府直接決定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二級響應由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決定啟動;
三級應急響應由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決定啟動;
四級應急響應由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市應急局分管副局長)決定啟動。
4.6響應措施
一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市防減救委員會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長)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指導市級層面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主持開展會商研判,研究解決防范應對重大問題,并派出由市防減救委員會領導或成員帶隊的聯合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并通報有關成員單位;
二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市防減救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指導市級層面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工作內容參照一級應急響應程序執行。
三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市防減救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市應急局局長)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指導市級層面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工作內容參照一級應急響應程序執行。
四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市防減救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市應急局分管副局長)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指導市級層面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工作內容參照一級應急響應程序執行。
應急響應期內,根據險情、災情發展變化,可由市防減救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主任(應急管理局局長)主持,市防減救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參加,隨時滾動會商。
響應級別可以根據災情適時、動態由市防減救災辦公室作出調整,按照程序報批。
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細化應急響應制度,在有關應急預案中確定應急響應級別,落實各項具體職責和工作措施。
4.7信息報送和發布
4.7.1公安、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游、應急管理、氣象、能源、工業和信息化、通信、公路、民航、鐵路、供電、機場等有關成員單位及各縣(區)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指揮機構按職責收集提供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發生、發展、特點以及防范應對工作等情況,及時向市防減救災辦報送有關信息,一級、二級響應期間,按照每日至少兩報的要求報送信息;三級、四級響應期間,按照每日至少一報的要求報送信息;重大突發險情災情和搶險救援重大進展,要第一時間上報,并跟蹤掌握事態和處置進展情況,及時續報。建立完善成員單位及各縣(區)信息共享和通報機制。
4.7.2災情信息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調查制度》和《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等有關規定報送,首報要快、續報要勤、核報要準、臺賬要全,堅決杜絕遲報、瞞報、漏報、虛報。重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災情穩定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災情穩定后及時開展災情核查和上報工作。遇有死亡和失蹤人員信息認定困難的,按照“先報后核”的原則,第一時間上報信息,并做好后續核報工作。
4.7.3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情況由氣象部門發布,災情由市防減救災辦審核后統一發布。
4.8響應調整及終止
當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發生、發展形勢發生變化,經綜合研判,市防減救災辦提出建議,按啟動響應的相應程序和權限及時調整或終止應急響應。級別調整以及終止響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
4.9善后工作
4.9.1受災人群救助
災害發生后,應急管理局指導各縣(區)人民政府做好受災群眾應急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工作,對實施應急救助后仍然存在基本生活困難的,民政部門按規定實施臨時救助。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按有關規定開展。受災縣(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負責做好受災群眾災害救助工作,組織受災群眾自救互救。
4.9.2基礎設施修復
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鐵路、能源、工業和信息化、水利、通信、公路等部門要迅速組織受損基礎設施修復,盡快恢復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
4.9.3復盤總結和調查評估
市防減救委員會及時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和受災縣(區)開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復盤,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改進工作。重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調查評估工作,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
5應急保障
5.1隊伍保障和社會動員
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處置中,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水務、能源、通信、公路等部門及有關企業專業搶險隊伍是基礎設施應急搶修的專業力量,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搶險救援主力軍,各地應急救援隊伍是協同力量,解放軍、武警部隊是突擊力量,社會救援力量是有益補充。
各縣(區)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應急力量協同聯動機制,及時組織開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處置,情況緊急時開展社會動員,廣泛發動群眾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參與搶險救援救災救助工作。
5.2通信保障
信息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健全通信保障體系,增強通信網絡容災抗毀韌性,加強應急通信隊伍、裝備前置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通信保障優先機制,提升受災地區應急通信搶通、保通、暢通能力和效率,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局建立健全應急指揮通信保障體系。
5.3物資裝備保障
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應急管理、農業農村、衛生健康、能源、景區管理、糧食和儲備、公路等部門做好本行業系統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推動完善區域和社會協同保障機制,提升物資裝備保障能力和跨區域應急調配能力。
各縣(區)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多方式、多渠道、多品種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
5.4資金保障
市級財政根據災害發展變化,按照救災資金儲備和負擔機制,及時安排撥付救災資金,支持縣(區)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加強協調對接,及時上報災害情況和救災救助需求,積極爭取省級和中央財政支持,并及時快速、充分保障的原則撥付救災救助資金。
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本行政區內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5.5技術保障
市防減救委員會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建立涵蓋氣象、交通、水務、自然資源、電力、通信、救援等多領域的專家庫,提供技術咨詢和決策支持,必要時組成專家組赴一線指導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應對實踐探索、技術裝備研發和創新實踐推廣,提升災害應對科技含量。
5.6宣傳和培訓
市防減救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根據分工和職責職能加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科普宣教和培訓工作,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災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常識,加強對責任人和搶險救援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全社會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6附則
6.1名詞術語定義
本預案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6.2麗江市氣象災害預警標準
6.2.1寒潮預警分四級,分別以Ⅳ級、Ⅲ級、Ⅱ級、Ⅰ級表示。寒潮預警按以下標準發布:
(一)寒潮Ⅳ級預警:
預計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平均氣溫將下降6℃以上且最低氣溫≤4℃,并伴有雨(雪)天氣;或者日平均氣溫下降到6℃以下,且最低氣溫≤4℃,并伴有雨(雪)天氣?;蛞殉霈F,未來仍將持續。
(二)寒潮Ⅲ級預警:
預計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平均氣溫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0℃,并伴有雨(雪)天氣;或者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以下,且最低氣溫≤0℃,并伴有雨(雪)天氣?;蛞殉霈F,未來仍將持續。
(三)寒潮Ⅱ級預警:
預計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平均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2℃;或者日平均氣溫下降到2℃以下,且最低氣溫≤-2℃?;蛞殉霈F,未來仍將持續。
(四)寒潮Ⅰ級預警:
預計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平均氣溫下降12℃以上且最低氣溫≤-4℃;或者日平均氣溫下降到0℃以下,且最低氣溫≤-4℃?;蛞殉霈F,未來仍將持續。
6.2.2暴雪預警分四級,分別以Ⅳ級、Ⅲ級、Ⅱ級、Ⅰ級表示。暴雪預警按以下標準發布:
(一)暴雪Ⅳ級預警:
(1)未來24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將出現5毫米以上大雪,局部地區將出現10毫米以上暴雪。
(2)過去12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已出現降雪,預計未來12小時內上述地區降雪將持續,24小時將達到5毫米以上大雪,局部地區將達到10毫米以上暴雪。
(二)暴雪Ⅲ級預警:
(1)未來24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將出現10毫米以上暴雪,局部地區將出現20毫米以上大暴雪。
(2)過去12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已出現5毫米以上大雪,預計未來12小時內上述地區降雪將持續,24小時將達到10毫米以上暴雪,局部地區將達到20毫米以上大暴雪。
(三)暴雪Ⅱ級預警:
(1)未來24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將出現20毫米以上大暴雪,局部地區將出現30毫米以上特大暴雪。
(2)過去12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已出現10毫米以上暴雪,預計未來12小時內上述地區降雪將持續,24小時將達到20毫米以上大暴雪,局部地區將達到30毫米以上特大暴雪。
(四)暴雪Ⅰ級預警:
(1)未來24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將出現30毫米以上特大暴雪。
(2)過去12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已出現20毫米以上大暴雪,預計未來12小時內上述地區降雪將持續,24小時將達到30毫米以上特大暴雪。
6.2.3霜凍預警分二級,分別以Ⅳ級、Ⅲ級表示。霜凍預警按以下標準發布:
(一)霜凍Ⅳ級預警:
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最低氣溫12月、1月將達-4℃及以下,11月、2月將達-2℃及以下,10月、3月將達0℃及以下,霜凍風險高。
(二)霜凍Ⅲ級預警:
未來3天內某日,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日最低氣溫12月、1月將達-6℃及以下,11月、2月將達-4℃及以下,3月將達-2℃及以下,霜凍風險很高。
6.2.4道路結冰預警分一級,以Ⅳ級表示。道路結冰預警按以下標準發布:
未來24小時內2個及以上縣(區)國家站地表溫度將低于0℃,路面有降水或前期已出現降水,可能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6.3責任與獎懲
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壓實責任,嚴格落實任務要求,對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過程中表現突出、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6.4預案管理
6.4.1本預案由市防減救災辦(市應急管理局)負責組織編制,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預案實施過程中應結合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處置情況,適時開展應急預案評估工作,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修訂完善。
6.4.2有關部門和單位可根據實際制定落實本預案任務的簡易工作手冊、行動方案等,確保責任措施落實到位。
6.4.3縣(區)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明確組織指揮或統籌協調機制、監測預警、信息報送、行動措施、隊伍物資保障等內容;縣(區)級預案報市應急管理局備案,抄送市直有關部門。
6.4.4市防減救災辦協調市防減救委員會成員單位制定本預案宣傳培訓計劃,并定期組織演練。
6.4.5本預案由市防減救辦公室負責解釋。
6.5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