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活動的公告”,其中對中能建壓縮空氣儲能業務進展情況、是否可實現規模化發展等相關問題做出如下回應:
2025年1月9日,中國能建“研投建營”一體化建設的世界首座300兆瓦級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示范工程——湖北應城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能儲一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創下單機功率、儲能規模和轉換效率3項世界紀錄,標志著中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率先進入300兆瓦級工程化新時代。
8月17日,中國能建自主研發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儲氣原位試驗平臺成功完成儲氣密封循環試驗,突破世界最高壓力等級18兆帕,創下硐室規模、壓力、壓差、氣體損失率、穩定性“五項世界紀錄”,標志著該成套技術驗證取得重大成功。
中國能建正全面深化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布局,目前已累計完成壓縮空氣儲能選址簽約超30座,正在加快推動甘肅酒泉、陜西銅川、山東泰安等壓縮空氣儲能示范工程建設。
其中,甘肅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示范工程預計2025年底實現首次并網,該項目的成功運行將顯著拓寬壓縮空氣儲能的選址適應性。同時,持續推動“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技術迭代,正全力研發600兆瓦級以上、24小時儲能系統,加快推進地下人工硐室儲氣技術突破。
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到2027年底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目標達到1.8億千瓦以上。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為7376萬千瓦,按此推算,2025-2027 年將新增儲能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預計帶動投資金額約2500億元。根據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預測,2030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計在3~3.5億千瓦之間。
壓縮空氣儲能因具有大功率、長時存儲、高安全性、長壽命、建設周期短及綠色無污染等明顯優勢,可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問題。作為新型儲能重要的技術路線之一,壓縮空氣儲能未來空間廣闊。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