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的“甘肅樣板”
——專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
去年9月,甘肅電力現貨市場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評估后轉入正式運行,時至今日已滿一周年。期間現貨市場運行平穩,市場影響力持續擴大,“甘肅經驗”為全國新能源高占比地區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一年回眸,甘肅電力現貨市場運行作出了哪些“典型示范”?對于維護電力安全保供、新能源消納和優化資源配置等發揮了何種重要作用?下一階段,又將如何深化發展?近日,中電聯監事長潘躍龍接受中能傳媒記者專訪,就上述問題做出分析解答。
中能傳媒
正式運行一年來,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整體情況如何?呈現出哪些運行特征?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如何發揮作用?
潘躍龍:一年以來,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從“先行先試”到“示范引領”,市場架構完善、運行持續平穩、作用發揮充分。目前,甘肅是全國唯一一家用戶“報量報價”參與市場的地區,所有工商業用戶、火電水電機組、新能源場站、儲能等已全面入市,新能源成為電能量市場的主力電源。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發電側563家、裝機總容量達7400萬千瓦的經營主體參與現貨市場交易,用戶側454家參與現貨市場交易,月均用電量近50億千瓦時,占市場化用電量的60%。
在整體架構上,建立起“集中式+全電量優化”“日前+實時”的市場模式,用戶“報量報價”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實施7×24小時不間斷運營,實現了與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的有序銜接,省間市場與省內市場的協調配合。構建起多層次風險防控體系,制定、完善符合市場交易規律的現貨市場規則,建立起市場運營、結算、信息披露、中長期交易、輔助服務等實施細則組成的規則體系。
自轉入正式運行以來,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表現出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和運行穩定性。通過發用雙側“報量報價”機制,有效反映了高比例新能源環境下的真實供需關系,日內價格波幅控制在合理區間,低于全國多數試點省份平均水平?;凇叭涨逶陆Y”和15分鐘結算的機制設計,保障了市場出清與結算的時效性。
今年1~7月,日前市場平均價格0.242元/千瓦時,實時市場平均價格0.249元/千瓦時,前三個月的市場出清價格逐月升高。從空間上看,河西地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大、用電需求少,河西地區平均價格較河東地區低;分時來看,現貨市場價格呈現午間谷段深、早晚峰段高“兩峰一谷”特征;分月來看,冬季供需緊張時現貨市場價格高,夏季新能源大發、水電大發期供需偏松現貨市場價格低。
中能傳媒
截至目前,甘肅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成就如何?對于服務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哪些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潘躍龍:在運行效果上,一方面通過價格信號激勵各類電源根據供需變化靈活調整,夯實保供基礎;另一方面,采用雙邊“報量報價”方式,使市場充分競爭在穩定電價方面的作用更加明顯。
首先,引導電源側穩發滿發,保障電力供給能力。今年1~7月,負荷高峰時段平均價格0.32元/千瓦時,較燃煤基準價上漲,激勵煤電機組頂峰發電,增加頂峰能力70萬千瓦。儲能在現貨市場中低谷充電、高峰放電,補充高峰時段供電缺口,上半年累計充電19.53億千瓦時,最大充電電力364萬千瓦、最大放電電力391萬千瓦,提升了系統供電穩定性。
其次,促進用戶由“按需用電”向“按價用電”轉變。2023年起,甘肅電網系統最大用電負荷由晚高峰18時轉移至中午11時,削峰填谷負荷240萬千瓦。在11~15時的新能源大發時段,省內消納電量從2020年的日均1.8億千瓦時提升至2024年的3.2億千瓦時,增長77.8%,大規模用電負荷時移成效顯著。
最后,形成“能漲能降”的價格信號,用戶采用“報量報價”方式參與現貨市場,通過價格信號調動省內高耗能企業主動調節。同時,設置合理價格上下限,防止極端價格,保障市場秩序。
甘肅作為西北電網“總樞紐”、西電東送“主通道”,其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實踐是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有益探索,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支撐現貨市場實現全國覆蓋作出良性示范,在市場規則體系、關鍵機制設計、市場運營能力、多元主體協同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諸多經驗。
例如,自試運行后連續52個月持之以恒地滾動優化,邊運行邊修正、先落地再提升,建立政企協同、開放包容的工作機制;明確電網側儲能以獨立主體身份自主參與實時市場,電源側儲能與新能源作為整體參與現貨市場,建成儲能參與的調峰容量市場;采用節點電價、分時電價機制,充分體現電能的時空價值、電源的調節特性。
中能傳媒
作為全國首個正式運行的高比例新能源省級現貨市場,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如何有效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推動能源結構轉型?
潘躍龍:甘肅是新能源高占比省份,截至8月底,全省新能源裝機超過7400萬千瓦,占全省電網總裝機的比重超過65%。自去年9月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以來,已構建起“省間+省內”“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的全體系協同架構,建立了適應可再生能源特性的市場機制,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
作為全國首家新能源“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的省份,甘肅以省內用電及中長期外送形成的全網總發電空間進行全電量競價,利用新能源低成本價格優勢,“報量報價”與火電同臺競爭獲得發電權,借助價格信號引導用戶參與調峰并促進新能源消納,綠電優先上網成為常態。中長期交易連續滾動開市、允許新能源在實時市場實時修正超短期預測和發電能力、創新開展新能源“輔助調頻”控制模式等,提升新能源市場化消納的靈活性?,F貨市場的價格激勵促使新能源企業不斷提升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
2024年,甘肅通過省間、省內市場高效協同助力新能源消納90.8億千瓦時,分鐘級輔助調頻增發新能源46億千瓦時,全年新能源發電增量占總發電增量的比例達66%。目前,在新能源大發的白天時段,參與現貨市場的煤電機組平均出力減至額定出力的33%。用戶負荷曲線更適應新能源發電特點,在破解發電側新能源消納難題的同時,用戶側也得到了更優惠電價,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供穩定支撐。
今年4月至6月,甘肅新能源發電量連續3個月反超火電。截至8月底,甘肅新能源發電量達660.4億千瓦時,同比提升16.4%。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市場機制,甘肅充分挖掘了新能源消納空間,在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中能傳媒
下一步,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將如何深化發展?為推進該市場建設持續優化,您有哪些意見建議?
潘躍龍:伴隨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全面提速,甘肅典型經驗正加速實現由“一地創新”向“全國推廣”的縱深轉化。
為推進甘肅電力現貨市場進一步完善,需提高市場運營監測水平,建立數字化的監測分析工具,探索市場力檢測與緩解工作機制,完善現貨市場全流程風險防控規則、管理辦法。健全市場運營規則體系,結合新能源、新型經營主體入市完善中長期、現貨市場中成本補償、限價等規則,豐富輔助服務品種。此外,著力提升市場運營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現貨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備用方案,完善市場運營人員上崗考核機制,構建市場風險防控聯動工作機制。
總體來看,下一階段,甘肅在提高市場運營監測水平、健全市場運營規則體系、提升市場運營保障能力、提高市場合規運營水平等方面的持續發力,將助推甘肅電力現貨市場的不斷優化和高效運轉,更好地緩解電力保供壓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并在此基礎上更有力地支撐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轉型。
甘肅結合自身高比例新能源的特征,持續深化創新實踐必有新的經驗,探索了可供借鑒的省級市場建設方案,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貢獻了“甘肅智慧”。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