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投運東北首座用于輸送海上風電的大連500千伏冷家變電站。該變電站可以提升莊河地區海上風電輸送能力150萬千瓦。
遼寧有著超過2000萬千瓦可開發海上風電的資源優勢。國網遼寧電力有力支撐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產業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國網遼寧電力認真落實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落實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部署要求,以及《遼寧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各項要求,加強各級電網建設,多措并舉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推進新能源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電力大數據的輔助支撐作用,助力遼寧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加強各級電網建設
在服務遼寧清潔能源發展中,國網遼寧電力加強與各級政府合作,與多地政府簽署協議,加快建設500千伏主干網架,滿足遼寧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服務風電、光伏發電、核電、抽水蓄能等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接網,共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6月15日,國網遼寧電力與阜新市政府簽署了《打造千萬千瓦新能源基地 共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務實合作協議》,從多方面達成合作共識。“此次簽約是政企合作關系的再深入、再深化、再提升,是推進阜新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有力舉措,對打造阜新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參與簽約儀式的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
國網遼寧電力堅持“一盤棋”的電網建設布局,“十四五”時期將新增2條遼西到遼中、1條遼北到遼中新能源輸送大通道,新建4座和擴建4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建66千伏及以上變電站368座、輸電線路1.6萬千米,形成以500千伏電網為主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充分發揮電網在保供電、促轉型和穩增長中的排頭兵作用。
2025年,遼寧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預計將超過5200萬千瓦,2030年將超過9000萬千瓦。國網遼寧電力落實遼寧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兩區”發展格局,結合省內風光資源稟賦及能源發展需求,確定了“陸上新能源基地建設和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雙推進”的實施路徑,“十五五”末將服務遼寧初步建成風電、光伏發電、核電、抽水蓄能等千萬千瓦級的清潔能源基地。
9月5日,陽光炙熱,“秋老虎”正盛。500千伏朝陽川州輸變電工程現場,600多人正在組塔架線、安裝電氣設備。自2021年11月工程開工以來,各專業搶抓工期,齊頭并進,確保今年12月能按期投運。項目部經理梁永東介紹,該工程是遼寧省“十四五”時期重要的新能源配套樞紐工程,建成后將打通遼西地區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送出通道。“工程將為朝陽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奠定基礎,全力支撐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服務遼寧建設清潔能源強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十四五”時期,國網遼寧電力將規劃建設106項清潔能源配套工程,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引導能源生產和消費科學布局。
服務新能源項目高效并網
7月25日,國網遼寧電力新能源并網服務隊前往朝陽晶澳興華30萬千瓦平價光伏項目現場開展并網服務。新能源、運行方式、調控運行、自動化、繼電保護、通信等專業人員詳細查看升壓站、光伏逆變器、光伏組件等一二次設備情況。
領隊孫文濤介紹了需要現場驗收的內容,確保項目安全優質并網。“在并網相關環節問題上,新能源并網服務隊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我們按照方案整改,確保設備送電后安全運行。”朝陽晶澳興華光伏項目負責人王磊說。該項目已于8月9日投運,設備運行良好。
國網遼寧電力以“網源協調、和諧共贏”為導向,不斷探索服務新能源項目并網的新模式,創新實施新能源項目并網一個流程、一個標準、一站式服務的“三個一”工程,高效服務清潔能源發展。
遼寧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高凱介紹說,“一個流程”是指開發并應用新能源項目并網服務流程,實時更新新能源場站并網前缺陷整改情況及流程節點信息;“一個標準”指發布新能源并網服務指南,規范各專業部門管理要求,統一省地縣三級單位專業管理標準。
8月18日,朝陽協合聚隆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員工潘喜宇通過“新能源網上并網”微應用線上辦理新能源電站并網業務。“線上發起并網流程,不僅大幅節約時間,還能實時查看并網流程進度。”他說。
國網遼寧電力向項目業主提供新能源電站并網“一站式服務”,通過“新能源網上并網”微應用統籌并網事宜,并網流程平均處理時間由7天縮短為2天。
年初以來,9家新能源企業線上辦理新能源項目并網業務36項。國網遼寧電力完成9項新能源工程并網驗收,新增發電裝機容量83.56萬千瓦。截至8月底,遼寧電網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771.6萬千瓦,同比增長19.9%;1~8月,新能源發電量累計完成23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
創新驅動助力“雙碳”目標落地
9月5日,沈陽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專責趙昊東通過遼寧“雙碳”監測平臺開展“電力看雙碳”監測分析工作。他點擊“區域指標”模塊,全市“雙碳”相關的118項經濟、能源指標數據映入眼簾。
趙昊東通過平臺計算得知,全市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占比達90%以上,能源主要流向采礦業與制造業,總體碳排放強度7175.86噸/萬元。“我們應用電碳分析模型掌握全市區域、重點行業及高耗能企業整體碳排放情況,服務政府與高耗能企業實時高效感知自身碳排放。”趙昊東說。
電碳分析模型是國網遼寧電力開展“電力看雙碳”工作、依托東北能源大數據中心構建的符合遼寧產業結構特點的數字產品。今年6月,該公司結合遼寧省全社會歷史用電量和碳排放量,建立遼寧省電碳分析模型;通過歷史用電量數據,建立遼寧省用電量預測分析模型;根據用電量預測結果,結合電碳分析模型預測出近5年遼寧省碳排放量。“我們分別對全省三大產業及細分行業建立相應關系模型,同時預測出近5年用電量及碳排放量,為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數據支撐。”該公司科技互聯網部負責人唱友義說。
今年,國網遼寧電力深入落實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當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2月17日,該公司搭建的遼寧“雙碳”監測平臺成功接入69家重點企業能源數據,形成遼寧企業級“雙碳”監測與計算能力,重點提升對區域、行業碳排放的監測與核算能力,打造“電力雙碳+”數據增值服務產品。
唱友義介紹,國網遼寧電力還發揮屬地優勢,結合地區行業特點,建立特有行業碳排放評價與監測機制。葫蘆島供電公司整合近10年3000余項能源結構、行業發展、碳排放等數據,以電力大數據為核心,構建地方“雙碳”指標體系,建立企業碳排放監測的黑名單和白名單,針對性地開展碳排放監測工作,與政府相關部門形成常態化共享監測機制。
國網遼寧電力將繼續拓展“電力雙碳+”業務,從數據匯聚、數據管理、宏觀碳排放監測、促進碳減排等方面深挖能源數據價值,服務遼寧省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