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日,廣蓄電站1號機組成功發電。
2021年12月17日,梅蓄電站投產。圖為該電站首臺機組調試場景。
上千只白鷺現身廣蓄電站下水庫。(本版圖片由調峰調頻公司提供)
2022年8月4日,《人民日報》地方部副主任費偉偉回訪廣蓄電站。
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稿件《新體制的威力——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改革記事》。
2022年8月4日,距離我國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一號機組啟動,已過了30個年頭。
這一天,雨霧氤氳,青山綠樹環抱中的廣州抽水蓄能電站(簡稱“廣蓄電站”)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這位客人是廣蓄電站建設的見證者和記錄者。1993年11月13日,他寫的通訊《新體制的威力——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改革記事》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出。這份珍貴的報紙,封存良好,擺放在廣蓄電站展廳的顯著位置,通訊正文上方,“本報記者費偉偉”清晰可見。
“當年吸引我飽含激情深入偏僻電站工地采訪的,是廣蓄在電力體制改革中敢于創新的那種精神、那股干勁。30年后重臨故地,我發現在今天的南方電網,這種精神、這種干勁依然猶在,而且發揚光大。”《人民日報》地方部副主任費偉偉說。
30年光陰,粵港澳大灣區電網抽水蓄能總裝機已從廣蓄電站的120萬千瓦擴大至6座抽水蓄能電站的近1000萬千瓦,粵港澳大灣區電網已成為世界上抽水蓄能裝機容量最大、電網調節能力最強、清潔能源消納比重最高的世界級灣區電網;30年光陰,我國抽水蓄能事業已從有序發展期邁入黃金發展期,抽水蓄能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功能作用
從“輔助者”到“主力軍”
“1988年1月,國家計委批復,同意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以確保大亞灣核電站安全運行。”正如費偉偉在《新體制的威力——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改革記事》中寫道,廣蓄電站的建設緣起改革開放,歷史使命是保障大亞灣核電站的平穩安全運行。
“我到了廣東以后,就感覺到電力供給有問題。廣東的火電多,水電少,用電負荷的峰谷差很大,調節非常困難,電能質量很不穩定。蓄能電站能快速響應,且容量大,可以發揮很好的調節作用,我就萌生了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想法。”中國工程院院士羅紹基回憶道。
1986年,羅紹基任水電部華南電網辦公室主任期間,為了配合大亞灣核電站安全運行,他再次提出了建設廣蓄電站的意見。這一意見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及廣東省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利用大型抽水蓄能電站解決電網調節問題的舉措正式啟動實施。
隨著改革開放的壯闊大潮,廣東等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急需充足電力支撐。2000年11月8日,西電東送工程全面啟動,西部省份的電力資源不斷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華東和京津唐地區,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但是,除巨大的負荷峰谷差外,超高壓、大容量、遠距離、交直流混合運行的西電東送,對受端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抽水蓄能電站除其特有的調峰、填谷雙重作用外,還可承擔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和電網黑啟動功能,無疑是保障電網平穩運行的“最優解”。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到2021年,全國西電東送規模已超2.9億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雙碳”目標下,傳統電力系統將向新型電力系統跨越升級。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裝機和電量比重持續上升,新增火電并網容量逐漸減少,以抽水蓄能為代表的調節電源規模持續擴大,將成為提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的“主力軍”,在新型電力系統調節電源中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
《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抽水蓄能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清潔靈活調節電源,與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火電等配合效果較好。加快發展抽水蓄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迫切要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
核心技術
從“引進來”到“輸出去”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調峰調頻公司作為南方電網公司唯一一家負責建設和運營調峰調頻電源項目的專業子公司,截至2022年8月,已建成投運管理的抽水蓄能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為1028萬千瓦,為全國裝機規模的四分之一。該公司榮獲多個國內國際工程建設類大獎和科技創新獎項,為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管理、設備國產化及科技創新作出積極貢獻,有力推動我國抽水蓄能行業快速發展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深圳抽水蓄能電站(簡稱“深蓄電站”)是國內首座建設在特大型城市內的抽水蓄能電站,也是南方電網公司首座國產化抽水蓄能項目。“我們用自身行動支持了國家抽水蓄能機組國產化部署,促進了國內抽水蓄能技術的發展提高,證明了我國實施抽水蓄能機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逐步實現自主化、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戰略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調峰調頻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定林鏗鏘有力地說。
“推進關鍵設備國產化改造的嘗試,早在廣蓄電站建成投運后就開始了,一批批技術人員運用技術創新解決設備‘卡脖子’難題。”調峰調頻公司基建部副總經理雷興春介紹,廣蓄電站2013年大膽運用國產化材料、完成一期機組主軸密封換型改造,2016年完成二期監控系統國產化改造,2018年完成靜止變頻器國產化改造升級,2021年完成抽水蓄能機組勵磁系統國產化改造升級。
費偉偉在了解廣蓄電站30年的創新突破后,感慨道:“30年前,廣蓄,創造了世界水電建設史上的奇跡。30年后,南方電網在推進設備自主化的進程中敢為人先,引領抽水蓄能機組設備逐步國產化,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國自2003年開始實行抽水蓄能機組國產化部署,惠蓄電站(廣東惠州抽水蓄能電站)是第一批依托項目。”雷興春介紹,“惠蓄電站也是南方電網公司成立后投資新建的第一個大型抽水蓄能電站,1臺整機由國內廠家制造供貨,邁出了抽水蓄能機組引進關鍵核心技術的第一步。”
2016年全面投產的廣東清遠抽水蓄能電站(簡稱“清蓄電站”),是第一個采用機組設備國內公開招標的項目,拉開了國內主機廠家與國外合資廠同臺競爭的序幕。在國內蓄能機組中首次成功應用長短葉片轉輪、厚板浮動式結構磁軛,首次采用與廠家聯合開發的方式實現蓄能機組監控系統國產化,首次將三維設計技術應用于二次電纜及管道敷設,業內首次成功的四機甩負荷試驗……清蓄電站在機組穩定性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抽水蓄能機組在穩定運行的多項技術難題,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國內抽水蓄能行業的發展方向,相關成果已推廣應用至國內多個電站,并斬獲了國際工程界“諾貝爾獎”——2021年“菲迪克工程項目優秀獎”。
我國首個建在海島上的抽水蓄能電站——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簡稱“海蓄電站”),是海南昌江核電的配套項目,投產創造了45個月的當時國內同類電站最短工期紀錄。
41個月!廣東梅州抽水蓄能電站(簡稱“梅蓄電站”)刷新了國內抽蓄電站最短工期紀錄。電站首臺機組穩定運行各部導軸承運行擺度均小于50微米,開創了國內機組三導軸承全面進入50微米的先河。
廣東陽江抽水蓄能電站(簡稱“陽蓄電站”)是我國單機容量最大、水頭次高、埋深最深的抽水蓄能電站,機組設備設計制造難度位列中國第一。陽蓄電站在2022年5月全面投產發電時交出了合格答卷:自主研發了700米水頭段、400兆瓦級具有大扭轉創新翼形的長短葉片轉輪;首次在抽水蓄能機組上應用FKM方法對轉動部件的結構強度和疲勞進行復核計算,保障設備全生命周期安全運行;實現世界第一高水頭鋼筋混凝土襯砌水道充水一次成功……圓滿完成國家超高水頭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機組設計制造自主化目標任務,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管理保障
從“廣蓄示范模式”到“全面推行集約化專業化”
上世紀80年代,在廣蓄電站建設期間,以羅紹基為代表的建設管理者立志要建設一個與國際管理對標的先進電廠,在引進法國電力公司管理模式和借鑒香港中華電力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組建了精簡高效的管理機構。按照當時的水電廠編制定員標準,廣蓄一期裝機120萬千瓦,標準定員680人,而在1993年,廣蓄一期定員僅84人,不到標準的八分之一。
費偉偉在《新體制的威力——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改革記事》中寫道:“乍一聽簡直無法相信,這么大的一個工程,建設管理人員只有40人。”“廣蓄的這一做法,在國內水電工程中是第一個。”該報道刊出后,在國內水電建設領域引起了極大反響,以“項目業主責任制”為核心的“廣蓄模式”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中國抽水蓄能人才大多都在廣蓄培訓過、工作過、實習過。”調峰調頻公司運行分公司副總經理肖植甫介紹,廣蓄電站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眼光的管理人員,承接外單位委托培訓達100余批次,培訓學員1500余人,被譽為抽蓄行業“黃埔軍校”,真正實現了建設國際一流電廠、培養抽水蓄能領軍人才的目標。
廣蓄電站全部投運后,電廠定員也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2014年以來,調峰調頻公司逐步推行生產、基建、物資等領域集約化、專業化改革,設備檢修、信息通信、物資管理等業務由相關專業機構負責,電廠人員進一步精簡。
“目前,廣蓄電站員工僅15人。”調峰調頻公司戰略規劃部戰略主管喬志園說,該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首倡的“ON-CALL”一詞成為無人值班的代名詞,寫進了中國水電行業標準。
隨著惠蓄、清蓄、深蓄、海蓄、梅蓄、陽蓄電站等相繼建成投產,調峰調頻公司持續深化生產運行、工程建設、設備檢修、信息通信等領域的集約化、專業化管理,組建了2個檢修試驗分公司、1個建設管理公司、1個信通運維公司,正積極籌備組建運行分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功能定位明確、權責關系清晰、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協同效應、結構效應。
通過實施集約化、專業化改革,調峰調頻公司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核心競爭力及專業能力穩步提升。2014—2021年,在新增裝機容量342萬千瓦、增幅達42.75%的快速發展形勢下,該公司用工總量基本零增長;通過資源集約的方式,節約成本過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人均凈利潤、機組等效可用系數處于世界一流水平。近5年來,南方五省區抽水蓄能電站累計為系統節約標煤1568.1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721.47萬噸。
2022年4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最新“科改示范企業”名單,調峰調頻公司成功入選。
為服務“雙碳”目標、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南方電網公司正進一步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目前,廣西南寧、廣東肇慶、廣東惠州中洞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正有序推進。“十四五”期間,力爭實現抽水蓄能裝機容量新增6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2030年末,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將達2900萬千瓦;2035年末,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將達44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