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承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源網荷儲互動與多能互補為支撐,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
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載體之一,新型電力系統在在電力行業乃至全社會都成為了熱點話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什么我國電力系統要轉型?
傳統電力行業是以火電為主,電力行業CO2的排放量占據我國CO2總排放量的四成左右,所以實現雙碳目標,電力行業轉型是關鍵。新型電力系統更強調以“新能源”為主體,要大幅提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的比例。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引領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據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4.8億千瓦,同比增長8.1%。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同比增長16.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6億千瓦,同比增長28.8%。
新型電力系統特征
清潔低碳,形成清潔主導、電為中心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生產側實現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消費側實現高效化、減量化、電氣化。
安全可控,新能源具備主動支撐能力,分布式、微電網可觀可測可控在控,大電網規模合理、結構堅強,構建安全防御體系,增強系統韌性、彈性和自愈能力。
靈活高效,發電側、負荷側調節能力強,電網側資源配置能力強,實現各類能源互通互濟、靈活轉換,提升整體效率。
智能友好,高度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實現對海量分散發供用對象的智能協調控制,實現源網荷儲各要素友好協同。
開放互動,適應各類新技術、新設備以及多元負荷大規模接入,與電力市場緊密融合,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充分競爭、主動響應、雙向互動。
“碳中和,碳達峰”是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所提出的共同目標,也是國家戰略。
新型電力系統的形成伴隨著電源側、負荷側和用戶側系統性的重組和變革,而在變革過程中表現出了“多能互補、多態融合、多元互動”的特點。新型電力系統相對于傳統電力系統而言更加靈活,“源網荷儲”的界限需求也比較模糊,所以對靈活性荷多元化的需求更高,因為伴隨新能源發電占比的提升,電網波動性會增加,傳統數據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未來的電力系統會對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的需求會增加,所以數字化的要求會更高。
數字技術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帶來諸多新可能:廣泛互聯互通、全局協同計算、全域在線透明、智能友好互動。因此,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必然要求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深度融合、廣泛應用,實現電網數字化轉型。
CPEM推薦為您帶來電力行業資訊信息!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擁有多年能源電力行業媒體服務經驗,為電力,電力運維,電力設備,智能發電,風電光伏,智慧用電,智能電力,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為您提供交流。(注:本篇資料參考內容來源網絡)
EPFF2023電力行業火災防控技術高峰論壇 聯系電話:171 8013 4127(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