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電力央企簡介如下:
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據《公司法》設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8295億元,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是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公司經營區域覆蓋我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供電人口超過11億。近20多年來,國家電網持續保持全球特大型電網最長安全紀錄,建成30項特高壓輸電工程,成為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新能源并網規模最大的電網,公司專利擁有量持續排名央企第一。公司位列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第3位,連續18年獲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連續10年獲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國家主權級信用評級(標普A+、穆迪A1、惠譽A+),連續7年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一名,連續5年位居全球公用事業品牌50強榜首,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也是具有行業引領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
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南方區域電網,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和港澳地區提供電力供應服務保障;從事電力購銷業務,負責電力交易與調度;從事國內外投融資業務;自主開展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等業務。
公司總部設有20個職能部門;管理南網超高壓公司、南網黨校(南網培訓中心、南網領導力學院)、南網北京分公司3家分公司;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南網產業投資集團、鼎元資產公司、南網資本控股公司、南網國際公司、南網數字集團、南網供應鏈集團、南網能源院13家全資子公司;南網儲能公司、南網能源公司、南網財務公司、鼎和保險公司、南網云南國際公司、南網科研院、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南網傳媒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員工總數近28萬人。
三、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華能)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創立于1985年。中國華能因改革開放而生,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成長壯大,是中國電力工業的一面旗幟,持續引領發電行業進步,在新時代全面開啟“領跑中國電力、爭創世界一流”新征程。
公司注冊資本349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電源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金融、煤炭、交通運輸、新能源、環保相關產業及產品的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實業投資經營及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華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扛起中央企業的使命責任,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目前,公司擁有58家二級單位、480余家三級企業,5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華能國際、內蒙華電、新能泰山、華能水電、長城證券),職工13萬人。
四、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注冊資本金370億元,主要業務覆蓋電力、煤炭煤化工、金融、環保、商貿物流和新興產業。所屬企業包括5家上市公司、37家區域公司和專業公司。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首家在倫敦上市的中國企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電力企業——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較早在國內上市的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大唐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認真履行能源央企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截至2022年底,中國大唐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7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占42%。資產總額達到8600多億元,在役及在建資產分布在全國32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緬甸、柬埔寨、老撾、印尼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3次入選世界500強。
中國大唐建成世界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公司、我國首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內蒙古赤峰塞罕壩風電場、世界首臺六缸六排汽百萬千瓦機組——大唐東營發電公司。中國大唐肩負著首都一半以上電力供應的重任,承擔著“三北”地區8億平方米供熱任務。先后有31家企業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7名同志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面向“十四五”及未來發展,中國大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打造“中國最好、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進程中貢獻大唐力量。
五、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時組建的國有獨資發電企業,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也是中央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主要業務有發電、煤炭、科工、金融四大業務板塊,資產及業務主要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越南、印尼、柬埔寨、俄羅斯、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公司連續十年獲評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連續四個任期獲評任期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獲評國資委2021年度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考核A級。公司連續11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連續9年榮獲聯合國全球契約最佳實踐獎,連續3年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
六、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國家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重組組建。
國家電投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主要產業板塊包括集中式電熱力、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綠電轉化、協同與服務、融投業務。國家電投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水電、煤電、氣電、生物質發電等全部電源品種,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國家電投負責牽頭實施“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型燃氣輪機”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能源工業互
聯網”平臺建設主責單位,也是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2022年,國家電投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260位。
“風光無限 國家電投”(品牌口號)。國家電投堅持先進能源技術開發商、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商、能源生態系統集成商定位,以“創造綠色價值”為使命,以“綠色、創新、融合,真信、真干、真成”為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2035一流戰略”落地,致力于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截至2023年2月底,國家電投資產總額1.60萬億元,員工總數12.2萬人,所屬二級單位64家。國家電投總裝機規模突破2.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達1.4億千瓦,占比突破66%,光伏裝機、新能源裝機、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均為全球首位。
七、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能源集團)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而成的中央骨干能源企業,是集央企聯合重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四個試點”于一身的中央企業,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業務,產業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2021年獲評2021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2019-2021年任期考核A級。2022年在世界500強排名第85位,較上年上升十六位。
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資產總額18976億元,營業總收入6908億元,凈利潤618億元,煤炭產量5.7億噸,發電裝機容量2.71億千瓦,發電量11032億千瓦時,供熱量4.64億吉焦,火電總裝機量1.94億千瓦,水電裝機容量1869萬千瓦,風電總裝機量4999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5859萬千瓦。
國家能源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榆林化工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提高站位、勇挑能源保供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煤電化運全產業鏈一體化的運營優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打好能源保供攻堅戰,勇做能源供應“穩定器”和“壓艙石”,確保實現高質量的穩增長,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八、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核集團)是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核技術應用的骨干,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60多年來,我國核工業的管理體制先后經歷從三機部、二機部、核工業部、核工業總公司到中核集團的歷史變遷,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始終保存在中核集團并不斷得到新的發展,為核工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8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中核集團和原中核建設集團合并重組的重大決策。新的中核集團建立起先進核能利用、天然鈾、核燃料、核技術應用、工程建設、核環保、裝備制造、金融投資等核心產業以及核產業服務、新能源、貿易、健康醫療等市場化新興產業,形成更高水平的核工業創新鏈和產業鏈,顯著提升了我國核工業的資源整合利用水平和整體國際競爭實力。
中核集團是中國核科技的開拓者,先后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工建造”“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等多項“新中國第一”;積極拓展核能應用范圍,自主研發了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等多種堆型和中國環流器二號A 核聚變研究裝置;擁有極少數國家才具備的完整核科技工業體系;是中國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自北向南建成田灣、秦山、三門、福清、昌江五大核電基地;是中國唯一的專營核燃料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商,研制成功我國首個大型商用壓水堆先進燃料元件CF3,滿足核能系列化、型譜化需求;是鈾地質礦冶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建成新疆、內蒙古兩大地浸采鈾綠色礦山;是國家核工程建設的龍頭,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涵蓋世界上幾乎所有核電主流及科研堆型;是核環保產業的國家隊,建成大型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治理基地;是國內最大的核技術應用企業,具備國內80%的研發生產能力,核醫學藥物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量達到70%以上;是中國唯一并且實現批量出口核電站的企業,向巴基斯坦出口7臺核電機組。
新時代,新中核,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對核工業創建60周年重要批示為中核集團發展指明了方向。中核集團明確了“以建設先進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推動我國建成世界核工業強國”的“三位一體”奮斗目標,確立了“強核強國、造福人類”的企業使命和“責任、安全、創新、協同”的核心價值觀。中核集團將堅定不移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持續推進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和平利用核能,瞄準世界一流,持續提升集團治理能力、經營能力、創新能力、管控能力和國際化運作能力,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創造新輝煌!
九、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1993年9月27日,為建設三峽工程,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9月27日,更名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2017年12月28日,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三峽集團歷經近30年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中國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首批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三峽集團作出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峽集團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三峽集團做好當前各項工作、謀劃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2018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明確三峽集團戰略發展定位為: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中承擔基礎保障功能,在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和帶動中國水電“走出去”中承擔引領責任,推進企業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加快建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跨國清潔能源集團。
三峽集團正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實施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十四五”時期將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和國內領先的生態環保企業,努力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三峽集團可控裝機1.25億千瓦,資產總額1.27萬億元,繼續保持最高的國際信用評級;利潤總額、歸母凈利潤、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利潤等指標繼續在中央企業名列前茅。在中央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15年獲評A級。
十、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建設最早的發電設備研究制造基地,在“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6項的基礎上,以1951年陸續開始建設的哈爾濱“三大動力廠”(電機廠、鍋爐廠、汽輪機廠)為主體發展壯大,是中央管理的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
經過70多年的發展積淀,公司形成了以水電、核電、煤電、氣電、風電、船舶動力裝置、電氣驅動設備、電力工程總承包、金融服務和投資業務等為主,涵蓋發電設備研究制造、工程建設和制造服務的產業布局,累計生產發電設備超過4.8億千瓦,產品裝備了海內外800余座大中型電站;大型水電機組占國產裝機總量的二分之一,煤電、核電主設備和重型燃氣輪機皆占國產裝機總量的三分之一,產品出口到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擁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4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大型水電、核電、清潔煤電等技術國際領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9項,累計創造200余項“共和國第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創新發展之路,引領推動中國發電設備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跨越發展。
公司將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國家戰略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客戶滿意為目標,圍繞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的驅動系統、清潔高效的工業系統優化產業布局,聚焦裝備制造主責主業打造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運維服務商,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裝備制造企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十一、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電氣集團)創立于1958年,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為我國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能源裝備,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集團之一。
東方電氣集團是中國電力驅動時代的先驅者之一,成長于三線建設,發展于改革開放,壯大于新的時代,孕育了“東汽精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制造強國使命,以“綠色動力、驅動未來”為己任,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瞄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實施“11256”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綠色智造”轉型,形成了“六電并舉、六業協同”的產業格局[“六電”:風電、太陽能、水電、核電、燃機、煤電;“六業”:高端石化裝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工程與國際貿易產業、現代制造服務業、電力電子與控制產業、新興產業],產品包括風電機組、太陽能發電設備、水電機組、核電機組、火電機組(燃氣輪機發電、清潔高效煤電)、控制系統、環保設備、工業化工裝備、氫能及燃料電池、儲能裝備、新材料等,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能源裝備、綠色低碳裝備、高端智能裝備于一體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東方電氣集團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成套設備和工程承包業務,主要市場涵蓋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出口能源裝備規模超過8000萬千瓦,從1994年起連續入選ENR全球250家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之列。
東方電氣集團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能源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研發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面向市場的企業產品研發多級創新體系,助推企業可持續穩定發展,助力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制造強國”和“數字中國”。
十二、華潤集團→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潤電力”)成立于2001年8月,2003年11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836),目前位列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華潤電力是華潤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是中國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綜合能源公司之一,業務涉及風電、光伏發電、火電、水電、分布式能源、售電、綜合能源服務、煤炭等領域。
截至2022年底,華潤電力總資產2,833.88億港元,運營裝機容量67,814兆瓦,發電運營權益裝機容量52,581兆瓦,可再生能源權益裝機占比32.3%,業務覆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連續第16年入選“普氏能源資訊全球能源企業250強”和《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綜合排名分別位列第187位和第1305位。
面對經濟社會與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華潤電力將強化戰略引領,加強公司治理,加大創新力度,全力構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能力,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態度,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推動公司業績穩健增長,堅定朝向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大步邁進!
華潤電力之母公司華潤集團是香港與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歷史。華潤集團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6大領域,下設25個業務單元,一家直屬機構,實體企業近2,000家,在職員工37.1萬人,所屬企業中有8家在港上市。華潤以“引領商業進步,共創美好生活”為使命,通過不斷創新生意模式,打造產品和服務品牌,有效地促進了產業發展,為提高大眾的生活品質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目前,華潤零售、啤酒、燃氣、商業地產、制藥和醫療等經營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電力、水泥業務的經營業績、經營效率在行業中表現突出。華潤置地是中國內地實力雄厚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雪花、怡寶、華潤萬家、萬象城、999、雙鶴、東阿阿膠、江中等是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在2022年《財富》雜志公布的全球500強排名中,華潤集團位列第70位。
十三、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是經國務院批準,于2011年9月在原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所屬14個省(區、市)勘測設計、施工、裝備修造企業基礎上重組而成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特大型中央企業。
中國電建注冊資本金319億元,現擁有員工18萬人,業務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清潔低碳能源、水資源與環境建設的引領者,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龍頭企業,可在工程領域為全球客戶提供投融資、規劃設計、施工承包、裝備制造、管理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集成服務、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根據國家有關部委安排,承擔相關領域戰略規劃、政策研究、標準制定等工作。多年來為世界各國、全球客戶交付了一系列代表行業領先水平、令世人矚目的精品工程。
中國電建位居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00位,實現連續十年排名上升;在2022年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中排名第一,連續三年蟬聯榜首;在2022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強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中分別位列第5位、第6位,兩項排名在電力行業領域均居全球第一。在全球電力建設行業(規劃、設計、施工等),中國電建的能力和業績始終位居首位。中國電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人;擁有9個國家級研發機構,116個省部級研發平臺,9個院士工作站,11個博士后工作站;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1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192項,擁有授權專利28,317項,其中發明專利3,569項;260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榮譽獎項,其中,國家優質工程金獎55個,魯班獎62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43個。
放眼未來,中國電建將始終秉承“建世界一流企業,創全球卓越品牌”的愿景和“事耀民生,業潤社會”的理念,肩負起“建設清潔能源,營造綠色環境,服務智慧城市”的使命,產業聚焦“水、能、砂、城、數”,模式集成“投、建、營”全產業鏈一體化,堅持精工良建、品臻致遠,努力創造價值,積極回饋社會,打造政府、業主認可,職工、社會滿意的世界一流企業。
十四、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本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9日,是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企業)與其全資子公司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0日首次公開發行H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股份代號:3996.HK),2021年9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868.SH)。
本公司是一家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等行業提供系統性、一體化、全周期、一攬子發展方案和服務的綜合性特大型集團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傳統能源、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水利、生態環保、綜合交通、市政、房建、房地產(新型城鎮化)、建材(水泥、沙石骨料等)、民爆、裝備制造、資本(金融)等領域,具有集規劃咨詢、評估評審、勘察設計、工程建設及管理、運行維護和投資運營、技術服務、裝備制造、建筑材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連續9年進入世界500強,在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國際工程設計公司225強、全球承包商250強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中位居前列,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00多個境外分支機構,業務遍布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本公司依靠領先的技術水平和卓越的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個國家級和60個省級研究機構、106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8項,重大科技成果2300余項,有效專利10217項,制定和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200余項。公司作為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先后承建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代核電等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鑄造了如烏東德、白鶴灘、華龍一號等一批享譽全球的大國重器,在大規模風光儲輸工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高海拔輸變電工程、124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工程等領域創造了卓著業績,并在海外打造了一批具有能建特色的中國壩、中國電、中國網、中國城、中國路、中國橋,將先進成熟的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質量、中國管理、中國運營服務源源不斷地呈現給世界人民。
本公司秉承“行業領先、世界一流”的戰略愿景,致力于在踐行國家戰略上走在前列、在推動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在加快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在建設美好生活上走在前列,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能源一體化方案解決商、一流的工程總承包商、一流的基礎設施投資商、一流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商、一流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一流的建材、工業產品和裝備提供商,致力于在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發展、加快高質量發展、深化系統改革、全面加強科學管理、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組織能力、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推進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網、生態網、產業網、文化網“七網”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三新”能建平臺,系統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能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持續為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創造更多更大價值。
十五、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英文縮寫:CGN),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的中央企業。中廣核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
中廣核以“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 為使命,經過40余年的發展,構建了6+1產業體系,業務已覆蓋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動力核技術、數字化、科技型環保、產業金融等領域,擁有2個內地上市平臺及3個香港上市平臺。?
截至2023年5月,中廣核在運清潔電力裝機容量超7700 萬千瓦,其中在運核電裝機超3056萬千瓦,國內新能源控股在運裝機超3515萬千瓦,海外新能源控股在運裝機近1200萬千瓦。清潔能源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區,為海外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清潔電力。??
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廣核2013-2021年連續九年獲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連續三個任期年度及任期考核“雙A”評價。??
中廣核自成立以來,以“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為基本原則,深入踐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
十六、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氣裝備)是由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所屬許繼集團有限公司、平高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重組整合而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
中國電氣裝備擁有中國西電(601179.SH)、許繼電氣(000400.SZ)、平高電氣(600312.SH)、寶光股份(600379.SH)等4家上市公司,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實驗室10個、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6個、3個院士工作站和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擔著國內輸配電行業標準歸口管理工作,以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多個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的國內歸口工作。累計獲得有效專利數量為8444個;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數量共1243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項目榮譽、獲獎數量955項;逾1300項重點新產品、新技術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
中國電氣裝備聚焦源網荷儲一體化,應用“大云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積極開展高端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超、特高壓等關鍵技術壁壘,實現國內首臺套設備的研制和應用。先后為國內特高壓建設、“三峽工程”“白鶴灘工程”等國家級重點工程提供成套裝備和服務,有力支撐了關鍵裝備的國產化,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產業基地遍及全球,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已出口到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著眼全球市場的輸配電產業布局。
中國電氣裝備圍繞“智慧電氣、系統服務、高效能源”為總體布局,踐行“賦能智慧電氣、創引綠色能源”企業使命,加快集團中央研究院建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著眼電氣裝備高端制造和綜合解決方案,立足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電力領域,綜合能源服務、儲能、軌道交通、工業自動化等其他領域,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到2025年,初步建成核心技術一流、經營實力一流、產品服務一流、公司治理一流、人才團隊一流、品牌價值一流的智慧電氣裝備集團。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電氣裝備集團,完成全球產業布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全面形成,支撐我國能源電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成為“電氣技術引領者、能源革命推動者、綠色發展踐行者”。
中國電氣裝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集團戰略實施全過程各領域。服務國家戰略,著眼國家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不斷增強全方位配套及系統服務能力,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和“拳頭”產品,全面提升我國電氣裝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
(排序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央企名錄排序,各集團簡介于2023年6月7日摘自其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