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3世界儲能大會在福建寧德開幕。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儲能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在開幕式環節發表演講。
溫樞剛表示,中國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儲能作為電力系統的調節器,在改善新能源系統友好性、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承擔著重要責任。
“儲能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溫樞剛說,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一體化構建的重要基礎,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新型電力系統中新能源比重大幅提升,電力系統的運行機理和平衡機制面臨重大轉變,電力系統調控運營模式由“源隨荷動”逐步轉向“源網荷儲”智能互動,運行特征向源網荷儲多元協同轉變。
據介紹,我國新能源新增裝機已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大幅提升,對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類型儲能的協同發展,將在多個時間尺度內對電量進行平衡,成為提高系統對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重要一環。
溫樞剛還表示,儲能具有響應靈敏、調節速度快等優點,可在電力系統中提供調頻、備用和黑啟動等輔助服務,隨著儲能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可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實現靈活調動、智能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為進一步推動儲能高質量發展,助力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溫樞剛提出了三點倡議:
一,因地施策,推動儲能多場景優化布局,堅持政策導向、需求驅動,在充分挖掘電力系統現有靈活性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儲能類型與儲能市場。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各類主體投資建設,統籌考慮電源特性,優化儲能配置的規模、形式,提高儲能利用率,發揮最佳調節能力。
二,多元化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堅持兼容并蓄,推動促水、促電、促熱、促氣和促氫能覆蓋全周期、多類型儲能的融合并舉發展。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既能滿足電網的狀態穩定和短時功率平衡需求,又能滿足大規模系統調節和存儲需要,從而增強電力系統動態平衡的能力。
三,深化合作,促進各類儲能技術創新發展,堅持合作共贏。以世界儲能大會為平臺和橋梁,促進儲能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聯合開展儲能關鍵技術攻關,推動大容量、長時間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完善儲能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持續為儲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家電網金煒: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調節的重要力量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煒表示,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手段;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調節的重要力量。
金煒表示,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中國正在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手段。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儲能已實現規模化的增長態勢,并逐步在電力系統各場景得到廣泛應用。
“從發展規模來看,截至2023年9月底,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在運新型儲能已經達到1985.9萬千瓦,4252.3萬千瓦時。從技術可行性看,電化學儲能等新型儲能已成為抽水蓄能等調節資源的有效補充。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調節的重要力量。”金煒表示。
金煒介紹,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56.2%的新型儲能在電力交易平臺注冊,三季度37.4%的新型儲能參與了電力市場交易。2022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綜合利用小時611小時,同比增長26.5%。
金煒表示,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充分發揮電網的平臺和國有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配合國家主管部門統籌做好儲能的規劃和應用,與社會各方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新局面。在此,發出三點倡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安全質量的監管,完善儲能的安全管理,壓實各方的安全責任,建立國家級儲能安全和質量檢測認證機構,推動完善儲能技術標準,強化儲能設網性能的要求。
二是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和價格政策,堅持市場化方向,完善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標準以及注冊、交易、結算等實施細則,健全儲能參與市場機制,推動電網功能替代性儲能價格的政策落地。
三是進一步推動關鍵技術攻關示范,重點推動大容量、長周期、構網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系統集成。儲能全壽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組織開展儲能安全防護等技術攻關,創新儲能商業模式和政策機制,積極開展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