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試驗所自主研發的“基于智能傳感技術的變電設備狀態全面感知及主動分析系統”投入應用。該系統以智能傳感技術為基礎,實現了對變電站全站設備的全方位感知和智能檢測,顯著提升了設備狀態檢測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隨著電網規模的大幅增長,運維工作愈加復雜,依靠人力為主的傳統運維檢修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電網發展需求。與此同時,海量增加的設備檢測數據未得到充分利用,設備狀態評價缺乏統一管理平臺,變電站全站設備檢測缺少智能化方案。為此,佛山供電局試驗所智能技術應用團隊依托智能傳感、機器學習等技術,歷經五年攻關,自主研發出“基于智能傳感技術的變電設備狀態全面感知及主動分析系統”。該系統適用于GIS、變壓器、斷路器、避雷器、開關柜、刀閘、電容器等各類設備的實時監測,可開展特高頻、超聲、暫態地電壓、泄漏電流等狀態數據的智能診斷,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缺陷。該系統實現了變電站全站設備智能化檢測,并被廣東省機械工業協會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高效能、高精度是該系統的一大亮點。項目負責人唐琪介紹:“在開發過程中,我們創新改進了設備缺陷圖譜識別技術,提出了‘理想’正則化及模式樹算法,比谷歌網絡等先進算法的網絡計算量減少了60%,也大幅提升了缺陷識別的準確度,為設備消缺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設計的驅動電路,還將檢測靈敏度提高了20%以上。”同時,該團隊還通過算法優化,使數據采集傳輸實現了超省電模式,傳感器能夠以“自供電”方式工作10年以上,與市場上現有的傳感器相比,具備極強的競爭力。相較于現有的設備狀態監測系統,該系統的數據匯集點大幅減少,無需使用電纜和光纖,建設和維護成本可降低50%以上。
目前,該系統在佛山供電局126個變電站開展實際應用,及時發現了多起設備缺陷,實現了“狀態早知道,故障早預報,缺陷早消除”,顯著提升了電網設備運檢效率。此外,項目相關成果還被推廣至國家電網公司、中能國研、中國石化等單位,其應用效果受到廣泛好評。
下一篇:線路“智慧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