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賀之見
川美這些年,聲名赫赫,九龍半島黃桷坪,幾乎已與川美掛上鉤。
過上些年頭,電廠才是這一片的主宰
畢竟,曾經,工業的影響力曾遠遠大過第三產業。
現如今,電廠早已搬離黃桷坪,到達產煤之地,尷尬的是,去年一場煤礦事故,導致全市國有煤礦悉數關閉,沒有煤炭,成了無米之炊,不知電廠該何去何從?
01
—
電廠的建設與污染
1952年,黃桷坪旁的成渝鐵路通車,為黃桷坪所在的九龍半島,帶來新的機遇。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通車當年,重慶發電廠在黃桷坪五龍廟開工建設,此地背臨桃花溪,面朝長江,至重慶城及中梁山煤礦均在10公里左右,取水、排水、交通、煤炭來源、用電市場,異常便利,發電廠建此處,得天獨厚。
▲1954年地圖中的九龍半島示意圖,即圖中蔴林灣(麻柳灣),此時周邊多為農田nh48-12
重慶發電廠,在分家前,是全四川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分七期建設,橫跨四十余年,建成西廠(1~5期)、東廠(6期)、新廠(7期),容量達70萬千瓦。
1994年,重慶發電廠西廠獨立出,更名重慶九龍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黃桷坪有了兩家電廠,重慶發電廠與九龍電廠。
▲重慶發電廠 2019年 圖/so870119
分家二十年后,兩家發電廠均面臨搬遷,搬遷原因亦是其建在此處的原因:
良好的區域位置,無法承受過重的污染。
重慶城在重慶發電廠運行的60年里,得以急遽拓展,原本處于郊區的偏遠黃桷坪,那個遍布菜地的黃桷坪,此時已成為城市核心地帶,高耗能高污染的發電廠,已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給重慶城的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對城區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發電廠灰渣污染影響深遠。電廠燒煤,產生大量灰渣,70年代前這些灰渣直接倒入長江,直至國家環境保護法頒布以后,電廠才在九龍坡蔬菜批發市場至今九龍廣場背后、上游村一帶,建設了規模宏大的灰場及渣場,其占地遠遠超過電廠本身,導致這一帶地貌巨大改變,桃花溪被掩埋。隱患還在于,灰場、渣場廢棄后,周邊不知情的部分居民在此種菜食用?,F今,想利用這些土地,得把這巨量的污染物全部搬走,致使整個九龍半島的建設一再滯后。
▲電廠渣場/灰場局部
發電廠煙塵污染擴散全城,鍋爐排出的煤炭飛灰,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超標排放,就算是采取修建高煙囪、燃煤和煙氣脫硫等手段,依然無法根除煙塵污染。
▲排放濃煙的電廠煙囪 圖/網絡
發電廠廢水污染長江影響居民飲水,火電生產過程中需使用大量水,用于冷卻、沖灰、燒鍋爐等,這些水含有一定污染物,造成長江水域受到污染,環保法出來前直排長江,即使后來采取措施治理污水問題,依然無法根除水污染。而電廠下游3公里處便是和尚山水廠取水口。
發電廠噪聲及粉塵污染,火電廠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排汽噪聲與機械噪聲,讓黃桷坪片區的居民苦不堪言,安裝消音裝置后,僅有些許改善。
▲霧霾中的重慶 圖/網絡
基于重慶發電廠這一連串的環保問題,重慶火電廠片區與井口、貓兒石等地被列為重慶市主城七大重污染地區。這些重污染地區,使得重慶長期名列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是全國酸雨污染重點地區。
重慶發電廠,到了非搬不可的時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