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檢一周要聞匯總
08月26日-09月1日
目 錄
一
無人機巡檢
1.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插上“翅膀”提升變電巡檢效率
2.國網慶陽供電公司:人“機”協同巡視 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戰”
3.數字技術賦能,山東電網一線巡檢減負增效
二
機器人智能巡檢
1.無人機、機器狗、“聽診器”加持 瀟湘站護航外電入湘
2.北京地鐵兩臺供電設備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
三
行業大咖
1.沈欣正:為電網把脈的“空中巡視員”
無人機巡檢
01 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插上“翅膀”提升變電巡檢效率
“無人機已安裝牢固,槳葉無破損,電池電量充足,飛行狀態良好,可以起飛……”8月28日上午,在110千伏城皇變電站內,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變電運檢中心巡視人員正在利用無人機進行巡視,及時監測、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全力保障電網安全。
隨著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用電需求的快速攀升,一座座變電站拔地而起,目前余姚地區已有41座110千伏變電站、10座35千伏變電站,變電巡檢壓力與日俱增。為此,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構建“陸空雙視角”的多維度立體巡檢體系,常態化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檢工作,進一步提高巡檢質量和效率,保障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當天,變電運維人員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飛到空中,對變電站的變壓器、獨立避雷針、閘刀、絕緣子、母線等設備進行錄像,通過無人機實時回傳的畫面,對設備的每一個部位進行仔細檢查,一旁的同事也對存在問題的部位進行分析記錄,便于后續及時進行處理。
據了解,無人機具有高空視野廣、視角變化靈活的特點,不同于日常人工巡視不可避免存在盲區的這一問題,無人機可以利用自帶的高清攝像頭,對平時不易看清的設備進行多角度觀察,實現多維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巡視檢查。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難以發現的設備隱蔽缺陷,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懸停拍照,及時做到缺陷跟蹤和處理。“在使用無人機巡視之后,不僅有效提升了巡視的質量,還減輕了巡視人員的工作強度,更是減少了作業風險。”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變電運檢中心負責人說道。
接下來,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將持續強化科技賦能,繼續拓展無人機智能巡檢的應用場景,做好相關技術的人才儲備工作,充分發揮先進設備的作用,助力智能技術和傳統運維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運維質量和效率,為電網設備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苗云夢、史科揚、邵凱凱 )
02 國網慶陽供電公司:人“機”協同巡視 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戰”
“線路運行正常,未發現可疑點。”8月25日,國網慶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班技術人員利用無人機對112何畔線進行巡視,保障迎峰度夏線路運行穩定可靠。
雖已立秋,但氣溫依然居高不下。連日來,該公司針對當前供電形勢,認真分析迎峰度夏后期負荷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應對“秋老虎”,確保打好迎峰度夏“收官之戰”。為提高工作效率和巡視質量,減輕人工勞動強度,該公司啟用無人機巡視,有效彌補了傳統方式巡視有死角的缺點,實施線路故障查找和快速定位。
此外,結合當下供用電實際,在線路巡查、設備調配、宣傳引導等多方面下功夫,加強對高危、重要線路、重要塔位的監管和安全隱患治理,繼續對重要線路設施開展特巡檢查,做到對比分析了然于胸,及時消除線路、設備隱患及缺陷,避免因線路、設備供電硬件原因引發故障性停電。同時,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與安全用電、科學節電引導,避免因外力破壞、違章用電等原因造成斷電事故。
“最近天氣熱,增加了轄區線路設備的巡視、測溫頻次,保障客戶用電可靠。”據巡視人員介紹,為了準確掌握線路安全運行情況,他們縮短巡視周期,每天在中午、夜間負荷高峰時段,對重點設備、高負荷臺區、老舊線路進行特巡、測溫,將巡視過程中發現的缺陷和隱患記錄在冊,并立即安排人員進行處理,對設備運行薄弱環節做到心中有數。
下一步,該公司還將針對電網運行特點,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加大巡視力度,完善故障搶修快速反應機制,進一步提高線路及設備的健康運行水平,同時制定無人機巡檢專項方案,將無人機巡檢與人工巡檢有效結合,穿插到日常巡視工作當中,及時準確發現缺陷,實現輸電線路巡視360度“無死角”,為慶陽電網迎峰度夏期間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全力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戰”。
(來源:國網慶陽供電公司 作者:高靚 彌波)
03 數字技術賦能,山東電網一線巡檢減負增效
“我們組織創新團隊,加快推動電力北斗在一線巡檢業務中的深入應用,既提升了無人機巡檢作業的定位精度,也保證了設備信息等關鍵數據的安全。”8月21日,國網濟南供電公司輸電巡檢中心班長劉曉晶介紹。這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以數字化轉型助力基層班組減負增效的一個縮影。
2023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電力北斗等數字化技術在一線業務中的規模應用,并組織無人機裝備產業鏈協同創新,為電力保供、服務民生等工作提供了堅強支撐。
國網山東電力員工正在進行無人機巡檢
近年來,無人機廣泛應用于電網巡檢,而大量飛行照片仍需要人工逐一驗看,影響了故障排查效率。國網山東電力組織由業務骨干和業內互聯網專家構成的科研團隊,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無人機巡檢缺陷排查方向的多層次應用,現已開發出桿塔異物、絕緣子破裂等10個常見缺陷的智能識別模型。這一系列模型在一線班組試點應用后,設備缺陷識別準確率由原來的85%上升到92%,照片誤檢情況大幅減少。
500千伏天衍變電站無人機機巢
電力北斗能夠為無人機巡檢提供高精度的時空定位服務。2023年,國網山東電力落實國家北斗發展戰略要求,對全省17市的1500余基桿塔進行無人機巡檢北斗應用測試,重點梳理山區、沿海、省際交界等信號薄弱區域的測試情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整改,促進電力北斗基準網型結構優化,充分提升了電力北斗在無人機巡檢中的應用水平。截至8月9日,國網山東電力全部17家市公司的無人機巡檢業務全面切換至電力北斗定位導航,應用合格率達到99%以上。
第二代無人機功能示意圖
針對無人機技術研發,國網山東電力強化產研融合、協同創新,安排國網智能公司會同上下游企業,研制一、二代電力專用無人機,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一代電力專用無人機通過優化本體重量、提升電池容量等革新,有效提升了飛行續航時間,現已在全國推廣130架。在當前進行的二代無人機研究中,國網智能公司與國內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合作,按照國家保密標準開發加密芯片,推動無人機全環節設備的安全加密升級,進一步提升了電力數據安全水平。該公司還組織無人機機場管控平臺開發工作,在新平臺接入大疆、中科云圖等國產裝備,并結合電力場景需求自研專用機場,帶動了國內相關芯片、平臺產業的共同發展。目前,電力無人機機場管控平臺已在濟南、德州等地推廣應用40余套。
人工智能模塊巡檢識別效果
下一步,國網山東電力將持續進行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一線工作中的痛點、難點,推動基層班組數字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楊燁瑩 通訊員:肖英偉 任曉文)
機器人智能巡檢
No.1 無人機、機器狗、“聽診器”加持 瀟湘站護航外電入湘
無人機、機器狗、“聽診器”、智能巡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持”,1000千伏特高壓瀟湘站保供電提質提效,有力保障外電入湘“主動脈”安全穩定運行。自2021年12月投運至今,瀟湘站已累計為湖南電網輸送清潔能源142.85億千瓦時。
瀟湘站是湖南首座交流特高壓變電站,是1000千伏南昌至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1000千伏荊門至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的終點站,位于長沙縣安沙鎮。
(8月31日,1000千伏特高壓瀟湘站,巡檢機器人正在工作。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童迪攝)
8月31日,走進瀟湘站,記者看到無人機正在細致偵察變電站。據介紹,無人機每日對高抗區、開關區、主變區、電容電抗區等“掃描式”巡檢,對導線、絕緣子等“盲區”也可以多角度精確拍攝。
“走吧,一起巡視去!”工作人員對“機器狗”發出指令。只見四足巡檢機器人(機器狗)跑步、跳躍、跨越障礙物,時不時扭一扭脖子。“機器狗”主要替代人工開展溫度測量、缺陷跟蹤等工作,可24小時無阻礙精細巡檢,是電力員工的忠實搭檔。
瀟湘站除了視頻監控外,還部署了上千個在線監測“聽診器”,監聽設備否健康運行。“聽診器”利用數字傳感手段,實現對設備油色譜、高頻、超聲、鐵芯夾件電流、氣體壓力等關鍵數據的采集及分析。迎峰度夏期間,運維人員成功“聽診”捕捉出1000千伏GIS分支母線氣室異常信號,成功杜絕一起主變停運事故。
瀟湘站還建有“智慧電網5G實驗室”,搭建工業級5G專網通道,滿足各類高科技巡檢視頻、圖片、缺陷等數據快速傳輸和分析計算的需求。
(來源:華聲在線 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陽侖)
No.2 北京地鐵兩臺供電設備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的應用已涉及到各個領域,尤其是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已經成為生產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8月2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地鐵供電分公司“閆思玲創新工作室”不斷在智慧供電科學領域探索創新,研發供電設備巡檢機器人,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兩臺——“東東”和“麗麗”,并均已投入使用。
這兩臺機器人一臺是能夠升高到1.2米的輪式機器人“東東”,另一臺是體型較小、身高不足半米的板下機器人“麗麗”。這兩臺機器人取名為“東東”和“麗麗”,是“動力”這兩個字的諧音,為地鐵列車提供不竭動力是北京地鐵供電專業最核心的業務。
“東東”可以自主定位導航,通過搭載的傳感器與算法系統實現了對變電站內設備盤面巡視及測溫、對外部環境中的氣體及聲音進行采集分析,工作人員能夠通過實時圖像遠傳隨時了解現場情況,便于故障點判斷并分析應對,在有限范圍內最大程度的節省了人力物力。同時,具備自動充電功能,一次滿電能夠續航4小時,足夠完成一輪巡檢作業。“麗麗”應用于空間狹窄的電纜夾層巡視,通過操作平臺遙控其在電纜夾層內運動,利用高清攝像頭和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對夾層電纜及其附屬設施進行巡視,同時將圖像回傳至操作平臺,供巡檢人員檢查電纜狀況。“麗麗”還具有一定的爬坡越障和涉水能力,能夠適應電纜夾層的復雜環境。其續航能力在45分鐘以上,能夠滿足電纜夾層巡視需要。
除了對智能巡檢機器人進行著持續探索與攻關,近年來,閆思玲創新工作室還研發了剛性接觸網智能檢測裝置、抗電壓波動裝置等,為地鐵供電筑起安全屏障。
(來源:北京青年報 記者 劉洋)
行業大咖
沈欣正:為電網把脈的“空中巡視員”
“我再調整下角度,看看導線壓接處溫度是否正常!”8月24日,江蘇溧陽高溫來襲,室外溫度達到36攝氏度,體感溫度接近40攝氏度。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班員工沈欣正和同事利用無人機開展輸電線路缺陷巡視工作。
2017年進入單位的沈欣一直扎根在公司輸電運檢專業,在這六年時間里,早出晚歸是他的作息表、翻山越嶺是他的必修課、灌木叢林是他的主戰場,在老師傅們的幫助下,沈欣迅速成長為了班組的行家里手,對溧陽區域的輸電線路走向和運行狀況已是了然于胸。
“年輕人一方面要積累經驗,另外還得發揮自己學習能力強的特點,去多學習新技術、新設備!”2019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開展輸電線路無人機取證培訓,作為當時班組最年輕的成員之一,沈欣當仁不讓代表公司赴山東參加無人機操作的培訓考證。
開機、解鎖、起飛、油門……在熟悉了解無人機的基本操作方法后,反復實操才是成為一名合格無人機駕駛員的關鍵,畢竟在電網周邊飛行巡視不同于普通的無人機飛行操作。在山東培訓那些日子里,沈欣除了跟著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實操練習外,還時常加班飛行,他充分利用好培訓場所的有利條件,加強自己對無人機飛行姿態控制的精準度,模擬日常可能遇到的故障,提升自己利用拍攝故障圖片的熟練度,往往在太陽底下一飛就是半個多小時。經過沈欣的不懈努力,溧陽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無人機駕駛員順利取證。
有了無人機的加持,公司輸電各類巡視的效率大大提升,老師傅們都對這不起眼的小飛機和開飛機的小伙子豎起了大拇指。從取證至今,沈欣駕駛著無人機累計巡視線路200多公里,完成了3698基輸電鐵塔的無人機精細化巡檢任務,累計發現線路設備缺陷13786處,為輸電線路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1年,公司在輸電線路異物處置工作上添置了新武器“遠程異物清除器”,俗稱激光炮,有了它可以配合無人機巡視,對發現的異物掛線或是樹障隱患立即進行處理,這件新寶貝也順理成章地交到了沈欣手中。
“這異物清除器可以在不停電的狀態下,利用激光快速處理我們最頭疼的異物掛線隱患,省時省力!”看著新設備的沈欣高興地說道。為了盡早將“黑科技”投入實戰,沈欣主動聯系廠家,學習了解激光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現場觀摩兄弟單位使用機關炮現場處置相關隱患,為公司自行開展積累經驗。
在隨后的一次無人機巡視中,沈欣發現220千伏廻淦2Y67線27#塔上掛有異物后,他立即向領導匯報,計劃采用電網遠程異物清除器處理隱患,在得到許可后,他熟練地架設設備,操作“激光炮”,僅用15分鐘就將異物成功清除,這也是公司首次將該技術運用到了實戰當中。
“希望自己掌握的這些新技術、新設備能給電網可靠運行增加一份保障!”看著自己后備箱里的“黑科技”工具越來越多,沈欣笑著說道。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施方圓 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