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型不丟‘穩’根基”
——專訪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可持續能源司司長達里奧·利古蒂
達里奧·利古蒂(Dario Liguti)
9月9日,在2025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召開期間,由南方電網公司主辦的“創新驅動·全球協作:共筑清潔能源轉型新生態”平行論壇在北京舉辦。會上,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可持續能源司司長達里奧·利古蒂(Dario Liguti)接受了中能傳媒記者的獨家專訪,圍繞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深層價值、伊比利亞半島停電事件帶來的轉型啟示展開分享,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協同推進”與“風險防范”提供關鍵洞見。
中能傳媒
今年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在這個重要節點,您如何看待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的意義?過去十年,在該倡議和《巴黎協定》框架下,全球能源轉型取得了哪些進展?
利古蒂: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的意義,遠不止“能源系統互聯”這么簡單,其本質是人與人的連接、區域與區域的合作。
這項倡議以“先實現區域內國家互聯,再推動區域間、跨洲互聯”為路徑,為不同國家搭建了關鍵平臺——讓大家能凝聚能源合作共識,開展務實協作。
要知道,構建區域電力或能源網絡絕非是單一國家所能完成的,需要各國在技術、政策、資源等層面深度協同。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恰好提供了這樣的協同框架,對改善全球能源配置、促進能源公平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這也是我們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愿意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及世界其他機構攜手推進這一工作的核心原因。
十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滲透率顯著提升,能源強度(單位產值綜合能耗)持續下降。這意味著,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更加高效了。而這些成果,與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的推進、《巴黎協定》的約束密不可分。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距離2030年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仍有很大差距——今年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而《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把全球溫升控制在這個閾值內。想守住這個目標,推動氣溫回落,未來我們需要付出兩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才能實現溫控目標。
中能傳媒
我們了解到,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正建設碳中和的“彈性能源系統”,還提出了“全系統成本”概念。能否具體解釋下“彈性能源系統”的核心價值,以及為何“全系統成本”思維對能源決策至關重要?
利古蒂:先談“彈性能源系統”。它的核心價值,就是解決“能源三難困境”。
能源領域的政策決策具有強關聯性。比如,一味追求能源可持續性,可能會影響能源可負擔性;只看重供應穩定,又可能忽略低碳目標。而“彈性能源系統”,能以積極方式平衡這三個維度的需求。
過去兩三年,歐洲遭遇了不少沖擊——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中斷、氣候變化影響。這時候,系統的“韌性”就更關鍵了。它能幫助我們應對各類風險,同時不偏離碳中和的方向。
再談“全系統成本”。當前很多能源決策,只盯著“技術成本”或“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這是片面的。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覆蓋的區域,長期依賴傳統集中式電力系統。如今要向“集中式+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混合系統轉型。這種情況下,不能只算某一項技術的“單點成本”,必須考慮技術整合到整個能源系統里的“全鏈條成本與收益”。
舉個例子,用“基于轉換器的能源”(像風電、光伏)替代傳統可調度能源時,不僅要投入資金建設新的輸配電系統,還得保障電網的輔助服務——比如調頻、調壓等。電網發展150多年,早就形成了這些必要服務,它們都是“全系統成本”的一部分。
過去,有些政策制定者忽略了這些隱性成本。結果就是部分決策落不了地、沒效果,甚至影響電網穩定。我們提出“全系統成本”,就是想推動能源決策更全面、更透明。只有把技術、基建、服務等所有成本都算進去,才能真正實現能源系統的高效轉型。
目前,我們關于“全系統成本”的報告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希望這份報告能給全球能源決策提供一些參考。
中能傳媒
伊比利亞半島停電事件對全球能源轉型有著重要啟示。結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研究的“電力系統脫碳四大支柱”,您認為各國在推進能源轉型時,需重點防范哪些風險?該如何更好地平衡“轉型速度”與“系統穩定”?
利古蒂:伊比利亞半島停電事件,最核心的啟示是“發電決策和輸電決策必須協同”。
歐洲能源系統是一體化的,但發電仍以國家為單位管理。這種“碎片化管理”與“一體化電網”的矛盾,加上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提升帶來的技術挑戰,最終引發了事故。
這正好對應我們提出的“電力系統脫碳四大支柱”——依賴低碳或無碳能源、保障電力傳輸能力、重視分配與資源平衡、維護能源供應鏈穩定。很多國家在轉型中,正是忽視了“協同”與“平衡”,才出現了風險。
具體來說,各國需要防范三類風險:
一是“結構失衡風險”,比如過度追求可再生能源裝機,卻忽視輸電網絡升級,導致電力無法有效輸送;
二是“可負擔性風險”,部分國家為推進轉型,大幅提高能源價格,導致“能源貧困”,這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是“供應鏈風險”,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穩定對轉型至關重要,不能依賴單一地區或單一資源。
能源“快”轉型不應丟“穩”根基,要平衡“轉型速度”與“系統穩定”,關鍵是抓住兩個核心:
一是“能源多樣化”,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通過多種能源協同,降低系統波動風險;
二是“決策協同化”,發電、輸電、配電環節的政策要同步制定,甚至跨境能源合作也要建立統一協調機制。
上一篇:無
下一篇:關注!中國石油成立新公司!